为相应广大群友的要求,特别加写一篇《春节不打烊系列》的文,没出十五都是年,祝福大家晚年幸福。
额,这个梗有点老哈。
……
大过年的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其实是煎熬的,已经过了该玩的年纪,却又不甘心迈入成人的世界,而且又不抽烟又不喝酒,难过了该做什么呢?
都那么忙,忙的连个真心的朋友都没有了,不开心了,又找谁聊聊天呢。
对象都没有,根本不可能结婚,连个娃都没法发晒,这让人怎么活!
可是,90后大多就是这样,处境很尴尬,却又没法说是为什么。
玩耍吧,没时间,恋爱吧,太晚,结婚吧,没对象,工作吧,没攒到钱,和80后在一起吧,显得太嫩,和00后在一起,又觉得自己太老,花钱吧,没有,挣钱吧,太难。
作为一名资深90后,我说一下自己这一代的喜与悲。
如果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我,我往往会先听坏消息。
先说悲,
天朝90后所成长的环境可以说是中国近几年来最“自由和开放”的时代。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种“自由和开放”只是对于获取信息开拓眼界的自由。
80后的成长的环境,真的想对单纯很多。那时没有互联网,能够或许信息的途径,只有书籍电视和道听途说。在80后的那个年代里,电视中亲吻的镜头都是有限制的。
更多的阴谋黑暗和堕落,都只是埋藏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80后在十多岁时,还可以单纯的相信这个世界大多数是美好的。
但是90后不一样,大量的信息不加过滤的向90后开放。有美好的,也有丑陋的。
一方面学校,家长在对你们讲诉童话一般美好的世界,希望甚至是强制性的要塑造自己的性格,但是另一方面,90后又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打破那些所谓的童话,把罪恶*裸的暴露了在你们面前。
面对着这一切,属于90后的,性格中多了一种很鲜明的特色。那就是:90后的独立性都很强,很有自己的想法。
这是属于你们的变化,可悲的是大多数的教育机构和体制,包括一些父母都没有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依然是在那么描述美好的童话,依然是强制性的塑造你们的性格以及将来。
作为正在成长的90后需要知道真相,需要建立更现实更合理的是非观。而当这一切都无法顺利的得到时候,有的90后消极的抵抗,那就是颓废。
有的90后极端的抵抗,那就是张扬和无所忌惮。对于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根本不得不去思考,甚至用行动去摸索着走出一条路来。这个过程,是残酷和血淋淋的。
个体对自由和对独立的追寻都是不易的,需要90后去甚思严行。在这个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有对也有错。不能简单的说对多,还是错多。
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太多悲伤故事,所以,90后怀着一股独有的悲伤,走在没有感情的世界里(独生子女多,又没有对象,除了父母基本没人疼。),可能还要一直走下去。
喜:
喜的是否极泰来,悲伤到一定地步,也就释然了,当然也有人说这叫死猪不怕开水烫。
为了配合这种集体现象的发现,一个词“佛系90后”应运而生。
最近,我频繁听到别人提起“佛系追星”、“佛系恋爱”这些词。“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又不是中年人,实在不太能接受同龄人在我面前摆出一副看淡人世的样子。搞什么虚无?
家里放着《大悲咒》,车上播着《金刚经》,我终于忍不住了。我需要他们给我解释清楚。
奥,忘了说了,90后很穷,自己还买不起车。
不过,把佛祖无欲无求的概念偷换到自己身上真的好吗,虽然我也不认为这是一种丧失文化的一种表现。
我把这理解为过大压力和焦虑下,年轻人的自我消解。就像网上经常流传的无奈表情一样,搞笑并且很传神。
况且,好像真的很管用。
我每听完一个故事,都想念一句阿弥陀佛。
内心平静了许多。
真担心,第一批90后会出家,然后我又要步入他们的后尘。
……
如果你还没理解什么是佛系?那我就讲的深刻一点了。
其实这个词跟佛教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借鉴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方式。
佛系的核心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举个例子,佛系员工就被描绘成“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
和时下许多流行的青少年亚文化一样,佛系一词的起源也是在日本。早在2014年,日本一家杂志就介绍过“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而在中国,佛系一词直到2017年才逐渐走红。
一条内容为“佛系追星一刚,受教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