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逆袭民国的特工>第二百八十九章 首战告捷

同古会战正式打响了。事实上,战局一开始便向着不利于盟军的方向发展。早在仰光战役开始之前,中美英三方经过协商,确定了最终的作战计划。那就是:以仰曼铁路为界,由铁路以东至泰国边境,为中国远征军防御地区;总数约4万人的英军防守铁路以西。中英两**队,分三路布防迎敌,最后计划在平满纳至曼德勒地区,与日军会战,围歼敌人。

可由于仰光迅速丢失,也打乱了之前早已制定好的作战计划。南方军司令本部命令第15军北上追击英**队,其中以55师团为主力,同时命令第18、56师团随后跟进,但55师团在同古一带误中200师埋伏,双方打了一场规模有限的遭遇战,这才发现面前的英军换成了中国远征军,56师团赶到后,两个师团在山下奉文的带领下突进到同古城下。而此时,中国远征军的部署还远远没有到位。

远征军第96师刚刚进入缅甸,第五军前后脱节,前锋部队距离同古还有二百多公里的距离。就连距离最近的22师现在还在曼德勒一线被日军增援部队拦截。

所以目前的同古将要独自面对两个日军精锐师团的进攻,而且还是在没有增援,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进行。胜败的成算可想而知。

唯一的变数便是萧山令的游击旅,他们在这个时候及时的出现在同古附近,在伏击敌人之后,顺利的进入同古,使得双方兵力看起来悬殊总算接近了一些。

同古会战一开始,日军便以空军部队对皮尤河以北以及鄂克春一线的同古外围远征军阵地进行轰炸,这里的驻军是200师598团以及游击旅一部的阵地。

皮尤河上有数座桥梁与河北相连,日军轰炸时,为了参与进攻的地面部队能快速挺进,所以刻意避开了对桥梁的轰炸,而戴安澜则利用了日军的这个想法,将原先在桥梁以北修建的阵地变成了成片的伪装阵地,吸引了日军的炮火,而真正的防御阵地则就在桥梁的附近。而且守军在皮尤河大桥埋设了相当数量的炸药,等待日军行至大桥处,便即刻引爆,所有阵地伪装的甚为巧妙,日军毫无察觉。

果然,在轰炸之后,日军地面部队在坦克的引导下向皮尤河北岸杀来,坦克及装甲车正在过河时,数座大桥同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河部队在火焰中与大桥同时化为灰烬。而先期过河的小股日军则被埋伏在阵地中的远征军分割包围,在很短时间内便遭到了全歼。

首战,远征军轻而易举的取得了先期胜利。

开战不久,意大利商团全体成员便接到了山下奉文的要请,要请他们到前敌指挥部观摩战况。原本,山下奉文是没打算将林笑棠和元剑锋计划在内的,但春日晴彦为了便于监视林笑棠,还是将两人算进了名单之中,所以林笑棠也得以借机进入到日军的指挥前沿。

但战局的发展显然大大出乎山下奉文的预料,先头部队误中埋伏,损失惨重,八辆坦克和十几辆装甲车被付之一炬,还有数百名士兵阵亡,山下奉文的脸色渐渐变得有些不好看了。

山下奉文意识到面前的远征军并不同于英军,对于他们的战斗力应该重新评估,还有另他感到诧异的是,日军间谍送过来的防御计划中似乎标错了北岸防御阵地的坐标位置,这让日军在顷刻间吃了一个大亏。山下奉文看看手中记录下的防御计划,不禁产生了疑心,难道说,间谍人员的工作出现了偏差?

山下奉文当即命令工兵部队迅速架设浮桥,便与地面部队通过皮尤河,同时命令空军部队对远征军阵地继续进行狂轰滥炸,防止其部队对工兵进行袭扰。

仅仅皮尤河北岸防御阵地,便牢牢的拖住日军达两天的时间,知道工兵架设浮桥之后,日军地面部队才得以通过皮尤河,在经过了一天多的殊死战斗之后,远征军部队有序的退出阵地,向同古城外机场阵地靠拢。

然而机场的战斗再次大大出乎山下奉文的预料,间谍送来的情报与实际战况中发现守军兵力部署完全对照不上,为此日军几乎付出了多处一倍的伤亡,但机场阵地是英军很早之前便修筑完毕的,全部以钢筋水泥浇灌,日军的轰炸对其中守军的伤害也是微乎其微,战事一时竟然陷入胶着状态。

盛怒之下,山下奉文将间谍送来的情报记录撕了个粉碎,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强攻同古外围阵地。

这几天的战斗让意大利商团看的索然无味,原本应该是一边倒的战斗竟然打成了势均力敌,这让这些美国人在切切偷笑之余,不得不摆出一副有些不耐烦的样子,这更让一向骄横的山下奉文感受到了无比的压力,但他能做的,除了不断的加大攻击力度,别无他法。

随着战事的开启,日本军用再度封闭起来,对进出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这个时候,班达兄弟已经顺利的混进了日军和缅甸政府共同组织的劳工队伍,日军由于要面临战斗,所以大量的物资搬运需要人手,缅甸新政府便组织当地人来帮助日本人,当然,也仅招募缅甸当地人,不过,这对于班达兄弟两个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林笑棠和远征军一直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

而此时,在萧山令的努力下,潜伏的日军间谍逐渐浮出水面。

“耿孝正!”林笑棠念着这个名字,想了好一会,才想到那个远征军仰光联络处的年轻军官,“这个人居然是日本间谍,年龄不大,埋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九章 首战告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