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所有人都开始喝彩了,不管是那个学术流派,不管是那一家。都是以百姓为本地,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郑啸抬手压下声音:“或许不少儒士对我动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国策有怨恨。可你们回头想想,你们怕什么?怕我动摇你们的统治地位?可这天下地统治者只有皇帝。只有天子。
陈主簿说的好啊唯己有才,任他天下汹汹。若自己的有足够的才华,难道还怕不能施展?别的不敢说。我郑啸,开设这学宫,就是要选拔天下英才,共济天下百姓,造福社稷。
先父从小就教育我。善待百姓。而各流派莫不以人为本,所以,我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能使自家学术更好的造福百姓,造福社稷。著书立传,名留青史。也算不枉此生。”
学者们期望什么?不就是学术能发扬广大,能名留青史嘛。现在郑啸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虽然有竞争,但是学者谁没点傲气,比起对学术的执着,这些人首当其冲。
看着台下这些疯狂的学者,那充满希望的眼神。郑啸心中很高兴。连陈琳也对郑啸挥手示意。干得不错。
这些学者都是有智慧地人,或者说是清高的人。若是高官厚禄也许会打动一些人。但是更多的人是鄙视。但以造福百姓,造福社稷这样虚无缥缈地东西来打动他们,却更有效果,这些人就是吃这一套。
儒士们的反弹不会这么轻易就结束,而郑啸今天的言论却也表明了立场。不是打压儒学,而是引入竞争机制,让大家都有机会竞争。
在长安,是唇枪舌战。在巴蜀这里,却已经是刀光剑影,一场大战即将拉开了。
斑顺带领着冒牌的大军缓缓开拔到蒙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而十里外就是刘备军地大营。
这一下算是会合了,杨怀代表刘诞,跑去刘备军中一阵客气。刘备现在在算计高顺大军,他也不把刘诞的残兵败将放在眼中,别看刘诞现在还有数万人马,可惜都是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在刘备眼中,他要对付的还是高顺大军。
当然现在还不是翻脸地时候,时机还不成熟。刘备搞这个却是强项,一番招待也差点让杨怀找不着北。稀里糊涂的统一了进兵时间,至于本来是来探情报的,却一点也没探到。
等反应过来的杨怀,已经在回自己大营地路上了。心中暗叫厉害,这刘备还有一套啊,不好惹啊。还是交给高顺他们把,相对于刘备,杨怀更畏惧那个贾诩,一副老好人的样子,但是这家伙的智慧,简直是妖怪…
十一月,巴蜀的气候依然不错。郑啸军中的战经历的冬天都是寒冷无比的,和北方地区一比,这巴蜀地冬天简直就是天堂,一点都不冷。
刘备军,高顺军,刘诞军,三路军队成犄角之势驻扎下来。而最令他们意外地是,刘璋的军队也从成都城内开了出来,与三军成了对峙之势。
放弃了成都地城防,出来决战。这刘璋疯了吗?他以一敌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士兵们都在疑惑,只有几个知情人物了解内幕,士兵…不过是杀人机器。
现在高顺军中的士兵也被下了严令,刘诞的士兵们在军令之下,也不敢有一丝异动。一人异常,全队皆斩。为了保证自己的计划部外泄,这些士兵被看的比看管囚犯还严格。
军中无戏言,谁敢挑战军令?昨天晚上那一百多颗脑袋还血淋淋的浮现在他们眼前,死都不能瞑目…
四方军队都在对峙,却没有人首先发动攻击。四方的统帅都在等,等时机成熟。这不单单是一场战役,是一场角力,是荆州集团,北方集团,和巴蜀集团间的一场角力。谁都输不起,谁都不敢输。
郑啸在将军府中也得到了军报,虽然他很放心高顺和贾诩,但是攻占巴蜀。可不单单是拿下巴蜀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拿下长江…
在听取了郭嘉的意见后,郑啸做出了兵出巴蜀的决定。现在他需要面对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原的曹操,另一个是天险长江。
这是两个最终阻挠他统一天下地强敌,而现在在他的部署中,曹操在中原没有什么机会,自己战胜他不是什么问题。这长江天险就是最大的麻烦,一旦占据巴蜀,顺江而下。自己的水军必然胜机大增。
江上作战,处于上游者就是优势。自己的水军还在建设,底子太薄了。只有利用一切优势才能更快的统一。别人拖的起,他郑啸拖不起。不是因为没有粮饷兵员,而是因为他要的不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帝国。
这巴蜀很重要,相当地重要,所以郑啸很上心。也很着急。要不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怕是他已经亲自率军杀过去了。
十一月十三,风和日丽。各方的准备都到了最后地时刻。刘璋军缓缓出营,发出了挑战。大将单挑这一环节直接被忽略了。刘璋军直接向高顺大军发动了攻击。
斑顺在中军却不慌不忙,指着面临刘备军的一个小斑坡:“三十三营,上。”
后阵一千五百人开上这个高坡。听到阵中传出命令的号角声。三十三营校尉公羊铎一声大喝:“展旗。”
随着高叫,一面黑底金鹰旗被竖了起来,上面是一个让所有人骄傲的数字,三十三。这是他们三十三步军营,人在旗在,人亡旗依然在…
鲍羊铎看着前军已经和刘璋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