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设在山谷内侧,约有两三百步路,步行即可。
农谚有歌,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杨絮落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今时照理已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九九加一九歌也该结束寒冬,可因为晚明小冰河气候使然,气温尚停留在八九、九九之间,当然即便如此,大地回春之势不可更改。
私塾原是逃荒废弃窑洞,门口错落有致栽种几株柳树,不是少女翩翩长发的细腰垂柳,而是颇有一点怒发冲冠感觉的倒竖扫帚。山民们说,此柳谓之砍头柳,不许它长高,长高就把树头砍掉等新芽,如此一轮轮砍头极似割韭菜。山民物尽其用,树干制作农具,柳条用来编筐,柳叶也要割下来喂牛羊,令郑义吐槽这树果然不是柳树而是牛羊的韭菜。
私塾窑洞门窗颇具现代化,郑义为保证采光用的全是位面基地出品平面玻璃,唯可惜听人反映说玻璃门窗效果不怎么好。
郑义信步推开半掩门扉,迎面是九名孩童清澈带好奇目光,继而是快步走来的艾麦麦与高秀雯两少女。饥荒流贼残酷时代,生命无比廉价,孩童要么躲在家里受父母庇护,要么早早饿死逃难路途,是以杜家峁募兵以百计却只有寥寥九名孩童。当然,杜家峁以及周边村庄其实另有许多孩童,可考虑各种因素限制,私塾教育没办法如义务教育式那般强制普及。
郑义并曲食指中指轻敲玻璃门,问:“听说玻璃门窗效果不好,怎么不好法?”
艾麦麦轻描淡写回答:“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不透气。”
郑义扫视窑洞内部,说:“洞里又不烧煤气,透气不透气什么的,习惯就好。”
郑义放下心来目光投向孩童,来来回回扫视两次不见意料之中身影,不禁扬声询问:“李定国呢?”
却说郑义怀疑米脂招募的李定国是标准时空历史那位两蹶名王李定国,毕竟据说李定国就是以十岁之龄投军张献忠的。郑义不愿李定国荒废少年做一寻常庸将,所以颇费些心思赶着李定国读书识字,以便早早接触大炮巨舰蒸汽机电力时代。李定国如今不满十岁,正是小学生无忧无虑年龄,所以被就近安置入私塾,可郑义环视窑洞内外,却没瞧见李定国身影。
艾麦麦回视孩童,指着其中一名孩童说:“左边数第二排第三个。”
郑义循声望去,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副陌生面孔,胆怯畏缩神情不一而足,哪里有米脂街头挑衅刘宗敏的豪气。
郑义走近这名孩童,软声询问:“你叫李定国?”
孩童啪一声起立,目视前方如兵卒般硬声硬气回答说:“到。”
一声到字,胆怯神情瞬间散去,孩童整个人变得少年英姿飒飒,可与记忆中李定国仍有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