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063 晋豫九州:苍天已死
有四五百里,骑兵一日急行就能冲到京城门下。街头上说太平道妖贼明年将攻入京畿,怕也没有几人敢信誓旦旦斥其荒谬。而且除了妖贼郑义,建虏、流贼、海寇,哪一个不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烦?两京十三布政司,哦,或许只能说两京十布政司了……

这样的首辅,不做也罢!

温体仁读圣贤书、信忠义,觉得只要皇帝信自己,再难也要试试办。

怎么办呢?

首先要堵住大同府漏洞,举荐知兵之称的杨嗣昌继任洪承畴,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京畿等地军务;其次遏制妖贼北进,举荐昔日勤王有功、近日抵御流贼有功的卢象升,总督河北、河南等地军务,同时勒令讨定孔有德有功的朱大典总督山东、南直隶等地军务;重启平定西南土司之乱的朱燮元,总督四川、湖广、江西等地军务,重新营造针对太平军的半圆包围网。

就这般,温体仁与群臣筛选半日,勉强选出几位知兵文官。

与此同时,朱明王朝朝臣又暗中遣使与建虏议和,并尝试向建虏借兵剿贼,是谓联虏平寇。为了向建虏示好,为了集结精兵保卫京畿,朱明王朝朝臣决定单方面裁撤宁锦防线,尽撤山海关外屯兵,尽撤东江镇等海岛守卫。为全面抵御最危险的郑义,朱明朝臣又遣使谕旨杨嗣昌、卢象升、朱燮元、朱大典等,嘱咐诸督抚放宽流贼招降条件,令蚁贼反攻太平妖贼自效。

总之,千方百计缓和与流寇与建虏之间矛盾,将目标暂时集中于郑义一家。

……

联虏平寇、联贼杀贼,朝臣想法固然不错,却无法消除九州百姓心中疑虑。

乡绅眼里,明军屡战屡败,已是王朝末象;饥民百姓眼里,传说太平军治下恍若人道乐土,一石麦只要一两二钱银,竟与丰年无异。一石麦只要一两二钱银,并非纯粹妄想假话而是片面的真实,是基于黄金本位计算出来的。明国往年一两黄金汇兑八两白银,而太平军一两黄金汇兑十六银圆,那么一石小麦卖二两四钱银,可不就是人道乐土?偏偏厌恶太平军的也没法辟谣,就算清楚解释黄金白银不同,那也改变不了一石麦只卖二两四钱银的事实,反而令灾民更加憧憬羡慕关西晋豫。要知道,明国绝大多数灾荒地区的粮价就没低于一石麦五两银的!

民间舆论悄悄发酵。

也不知怎的,河北大地突然传起一句古老而熟悉的谶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不错,就是东汉末年太平道黄巾起义喊的口号。

本时空历史尚无太平天国运动,乡绅百姓听到太平两字,最先联想起的就是黄巾太平道。毕竟说三国是明朝最热门评书,老壮妇孺大抵都哼两句唱三段。

联想起太平道,思维渐渐发散起来。

崇祯六年是癸酉年,崇祯七年是甲戌年,原本怎么也与“岁在甲子”联系不上。可是日期转到崇祯六年十二月,人们突然奇怪起来,这崇祯六年十二月就是甲子月呀。是,是没有甲子年,可是有甲子月,于是黄巾太平道四句口号,就这般与郑义与太平军联系起来。

验证甲子月后,某些人思维进一步发散。

谶言与事实有差别,自古都是这样,瞧瞧推背图,神通不可详说呢。

古礼,十二月朔政,谶言说岁在甲子,未必不是说甲子月定朔政。再想想,郑义姓郑呢,朔政朔郑,多么契合谶言啊。癸酉、甲戌有啥说法呢?癸酉癸酉,癸者十也,酉者十也,鸡也,金鸡喻指太阳,十日凌空,后羿射日。甲戌,甲者一也,戌者狗也,天狗食日又食月。明字,左日又月;朱字,色赤,朱明即红日也。而一与羿义同音,一即意义,意羿,后羿射日,箭与火铳火炮皆为投射之器,并无本质区别。狗者,追杀兔兽者狗也,汉高祖所谓功狗是也;后羿射日,天狗食日食月,即是喻指郑义将于明年驱使群将讨灭朱明。

总之,太平道十六字谶言,妥妥应在郑义身上吶!

;


状态提示:第063 晋豫九州:苍天已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