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紫气氤氲润神州之屈水江畔笑声稠>第31章 杨老成为安外公
道:“谢谢娭毑、谢谢娭毑!”

妇人看着小雅满眼露出慈祥,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几多灵泛的小妹子呀。”尔后,望着周端阳说:“后生仔呀,看在小妹子的面子上,门我是给你开了,但能不能请动老爷子看病,我就冒得办法,只有看你的本事了。”

周端阳点了点头,充满自信地说:“阿姨给我们开了门,晚辈就万分感谢了,至于能否请动杨老爷子看病,就只有试一试才知道了。”

跟着妇人走入堂屋里,只见一位白发老人正捧着一本黄黄颜色的古旧书,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妇人朝周端阳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又指了指旁边的长木板凳。周端阳点了点头,拉着小雅姑娘轻轻地坐在长木板凳上。

周端阳见坐着无聊,将县城周刊拿出来,放到周思勇救人的那篇报道看了起来。周小雅也将脑袋伸了过来,一眼看到上面刊登的耶耶照片,十分惊喜地将目光定格在照片上。周端阳理解小雅的心情,就将杂志递给了小雅。

闲着无聊,便用目光打量起这个堂屋来,堂屋的面积不小足有五十平米大,里面只摆着一张太师椅、一张四方桌、一张四方凳、一张宽宽的长木椅子,其余就是十几张长木板凳,堂屋里显得十分的宽敞,只是堂屋两面的墙上,钉了长长的五排木板子,上面摆着满满的书籍,尤其是中间的那排书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周端阳从那一本本黄色的纸张上,看到了一股股扑面而来的古香之气。周端阳心中暗自思忖:那一排绝对是杨老最器重的医学古籍,甚至有的一定还是孤本。

周端阳暗自在心中八卦了一阵后,又将眼睛扫向了堂屋正中,只见上面贴着一副对联:赏上联为:是乃仁术;下联则为:必为良医。周端阳知道这个上联直取《孟子》语:无伤也,是乃仁术也。也就是指合于仁道的医术。而下联则是取自北宋范仲淹年少时所语:吾不能为良相,必为良医。这幅对联装帧得极好,尽显古朴之气,可见主人对这副对联极为看重。

周端阳对这副对联的书法十分的熟悉,这是典型的柳体字,颇具潇洒、清瘦之特点,笔画细劲,棱角峻厉。然而,在颇具柳体字特点之中,却掺有一些有别于柳体字之处,即在潇洒之中溢满飘逸,清瘦之内饱含雄壮,就是因为这种独特的特点,让周端阳捕捉到了久违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周端阳刚满三岁外公就教他习武,闲暇之余,外公还教他练习毛笔字,足足跟在外公习练了三年,直到上学才离开外公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是外公所教他的技艺则始终伴随着他成长,所以这种熟悉可谓是刻骨铭心深入骨髓了,因此,周端阳完全可以断定,这幅对联就是外公所写。

周端阳疾步走向对联旁边,十分仔细地又看了一遍后,神情激动地问道:“杨老,您这里怎么会有我外公所写的对联?”

显然周端阳的声音打乱了堂屋里的宁静,正在看书的杨老放下手中的书,抬头望向周端阳神情严厉地问道:“后生仔,你刚才讲什么?”

周端阳蓦然一惊,这才从激动中冷静下来,连忙道歉道:“杨老对不起打扰您了,我太激动了,因为我看到了外公所写的对联。”

杨老看到周端阳正站在那幅对联前,也站起走到周端阳的跟前指着对联说:“后生仔,你凭什么断定这幅对联是你外公所写。”

周端阳指着对联上的字说:“这种变异的柳体书法,潇洒之中溢满飘逸,清瘦之内饱含雄壮正是我外公所独创,普天之下,除了我再无传人,因此我可以断定这是我外公写的。”

“哦——”就见杨老眼睛一亮,朝着妇人说道:“小芳,你去我的书房里将文房四宝拿来,就让这后生仔给我写几个字看看。”

不一会,那位叫小芳的阿姨已将笔墨纸砚拿来放在四方桌上。

杨老朝周端阳说道:“后生仔,你就写几个字看一看。”

周端阳也不推辞,当即铺纸磨墨后,提笔饱蘸墨汁稍一思索挥笔写道:“医者,仁术也,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写完后,这才将笔搁置,说道:“晚辈献丑,敬请杨老赐教。”

杨老没有多言,俯下身子久久凝视着宣纸上的字迹,好一阵才说道:“不错,不错,已有八九分的功底了。”说完,望着周端阳问道:“你外公叫什么名字,家居何处?”

“杨天德,屈子杨家墩人。”周端阳回答。

就见杨老神情一阵激动,很快平静下来,又问:“你的娘和耶呢?”

周端阳答:“我娘杨淑娴,耶周志义,我叫周端阳。”

杨老上前一步,一把抓住周端阳的手,十分激动的说:“端阳伢子,你的确是天德大哥的外孙,是淑娴姑娘的孩子。我是杨天仁,是你外公的堂弟,你也得叫我一声外公。”

“杨天仁?”周端阳听到这个名字,感觉到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微一思索,脑子就冒出了一个名字,于是恍然大悟道:“您是安外公,我听外公讲过,您一定就是在京城读书在京城工作的安外公。”

杨老在激动中充满兴奋,用力地摇着周端阳的手,语无伦次的说:“对,我就是安外公,我叫杨天仁,字安民,所以我就是安外公,你知道我,你外公在你面前提到过我。”

周端阳说道:“我小时候,外公除了教我练功、练字外,还给我讲了很多见闻轶事,其中他老人家讲得最多的就是您安外公,说您自小天


状态提示:第31章 杨老成为安外公--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