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贫家女的逆袭>第一百一十三节

王旦把最近的奏折都呈赵恒,赵恒翻了一些奏折对王旦说:“中书令进呈中外文武升朝官和奉使每年推举官员的姓名册总是今天给几个名单,明天给几个名单,这样比较繁琐,以后统一五月一号进呈这些名单。”

赵恒说着就下了诏令。宰相王旦连忙说:“陛下,臣遵旨。”

赵恒说:“王爱卿,你先下去吧,朕处理好了再说。”

王旦连忙告退离开。

赵恒想了一下问内侍:“朕让泰山隐士秦辩来汴京,他现在到哪里了?”

内侍回道:“回皇上,隐士已经到了河南,不日就到汴京。”

赵恒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泰山的道教始于1八00年前的东汉末年时,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其间,张陵弟子崔文子上山采药炼成“黄赤散九”,于瘟疫流行时救人万计。从此,道教在泰山开始传播。道教视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的理想修行之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

在泰山修炼过的著名道冠是崔文字、张炼师、丘处机、张三丰等几十人。

张炼师泰山第一位女道士。

前文提到唐朝道教盛行。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传说太上老君说他是太上老君的后裔,所以唐代以道教始祖老子为李氏祖先,道教得到大力发展。唐高宗李治为老子上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令诸州各建观一所,在泰山王母池西侧建“岱岳观”,俗称“老君堂”。李治和武则天遣道士郭行真等人到泰山建醮造像,并立《双束碑》。接着高宗、玄宗相继登封泰山,黄老道教在五岳之首即进入鼎盛时期。

张炼师就是唐玄宗时期的泰山女道士,传说她居岱顶玉女祠。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赋《送东岳张炼师诗》道:“东岳真人张炼师,高情雅淡世间稀。堪为烈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翠微。金缕机中抛锦宇,玉清坛上着霓衣。去衢不用chuī_xiāo伴,只拟乘鸾独自归。”

赵恒封禅泰山时,晋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大帝”,封主管东方和泰山的天神青帝为“广生帝君”,封泰山老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接着拓建岱庙,创建碧霞祠,大兴土木,宫观林立,同时命大臣王钦若、张君房等编辑道藏。

赵恒对道教非常遵从,于是便令“善服食,得延年”的泰山隐士秦辩来宫里与之详谈。

过几日,秦辩来到了宫里。赵恒亲自召见他,只见秦辩身着白袍,一头银发披散着垂至腰际,长长的白须随风舞动,手上握着一个拂尘,一派仙风道骨的样子。

秦辩一甩拂尘,施了一礼:“皇上,贫道参见皇上。”

赵恒激动地说:“老神仙,不必多礼!听说你对延年益寿有独到见地,朕想请教一下。”

秦辩微笑着说:“回皇上,皇上经常诵读《老子五千文》,所以请教谈不上,我们可以互相解惑。”

赵恒兴致勃勃地和秦辩说起道教经典,半天后,赵恒对秦辩非常欣赏,不但给他留了饭还赐他“贞素先生”的称号

赵恒想多挽留秦辩一些日子,可是秦辩说:“回皇上,贫道已经在山野间待习惯了,取山野之精华,食日月之精气,乃贫道之心之所向,望陛下成全!”

赵恒感叹道:“这才是一心修道的样子,朕也不多留你了,你出宫吧。”

赵恒送走秦辩才感觉有些疲惫,他便没有去后宫,一个人独自休息了。

过了几日是契丹国母萧绰下葬的日子,为显示两国友好,赵恒下令废朝三日,禁止边城用乐。

赵恒想到封禅泰山的几位功臣,于是加王旦兵部尚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加户部尚书;陈尧叟为工部尚书。

王钦若,就是他提出伪造天书,一力促成封禅泰山的;王旦,奉命撰写歌功颂德的《封祀坛颂》,其碑至今还存于泰山岱庙中。

陈尧叟奉诏撰《朝觐坛碑》,进工部尚书后,又撰《封禅圣制颂》,赵恒还做歌答之。

陈尧叟与王钦若不同,他是有真才实学,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陈尧叟在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广西还很闭塞、落后,气候炎热,山上石多树少,百姓不但容易中暑,取水也不方便。百姓只能饮用下雨时的积水或者河沟里的水,极不卫生。陈尧叟便下令植树造林,还教人们如何凿井取饮用水,几年后,广西就变了模样,一片青山绿水。他还以医学为手段,大力打击当地巫医;在广西推广种植苎麻;改变琼州公用粮食运输路线,减少死亡;抓捕交州亡命之徒交给黎桓,黎桓为答谢他,捕绝海盗,使边境安宁。

陈尧叟在广西政绩显著,被调回京,加刑部员外郎,充任度支判官,又出京为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再入京为枢密直学士知三班兼银台通进封驳司。黄河决口澶州,陈尧叟与冯拯同为河北、河东安抚副使。事毕回京,奉诏裁剪冗事,结果减去烦冗帐215万余道,河北冗吏75员。

陈尧叟在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南下时,主张迁都,被寇准斥责。

陈尧叟这样的一个有主见人当时都被辽军吓住了,可见当时寇准的主张多么难能可贵。如果辽军当时真的占领汴京,那么宋朝的历史和整个中国的历史或许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当时连赵恒心里都十分慌张,他并没有罢免陈尧叟,而是任命陈尧叟兼群牧制置使。在中国职官史上,首开制置使的先例。陈尧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