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卡拉迪亚冒险日志>第239章 两头下注的奴隶贩子和侠义化身的“铁栅”连队
非法的贵族匪帮取得了合法身份。

因为海寇猖獗,领主们兵力吃紧,只能通过这种手段来保全身为贵族仅存的那一点颜面,双方都是苦于海寇久矣的北地贵族,这种情形之下,没必要再对着干。况且老阿拉西斯手下有自由骑手(拥有马匹、甲具,但无骑士身份)十二人,甲兵二十左右,至于装备轻甲或者无甲的附从军,只要有兵有粮,随时都能从村庄和流民中征募或裹挟来大把人手。老阿拉西斯能在几年间混到如此身家,单靠给雇主打仗当然是不可能的,杀人越货自然不可避免。佣兵连队的名号“铁栅”二字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这个名号不单纯是字面上那样,象征着坚不可摧的钢铁栅栏之意。在与卡拉克里亚的领主达成约定前,老阿拉西斯和手下人可是被以“篦篱”(一种空隙很密的篱笆)来称呼的,盖因他的地头上从无漏网之鱼。

袭扰沿海的诺德人之所以名声狼藉被称为海寇,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固定的目标,春来秋去抢够了上船就跑,碰到什么抢什么,带不走的则尽数杀死、毁坏。诺德人并不信奉基督教义,反而崇尚复仇,自卡拉德帝国时代来到卡拉迪亚劫掠至今,与北方的芮尔典人结下了数不清的仇怨。残暴的手段除了制造恐惧的目的外,报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今的海寇中大多数人起初都只是受蛊惑来到卡拉迪亚的普通诺德移民,逃亡的芮尔典农奴,走私商人和专做无本买卖的捕奴者更是导致这种局面的帮凶,饥寒交迫的贫民被逼得没有活路只得加入海寇。

老阿拉西斯那伙人名为佣兵,干的却是“坐匪”的活,无论他和手下们是否找到雇主,都会在雇主的领地周边展开“业务”。但他行事也算有些章法,总是尽量避免杀伤,不做赶尽杀绝的事。被拦的商旅只需交出一定比例的过路费,便能有惊无险的被放行,在其势力范围内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他讲究的是细水长流。由于大多数时候都是被领地在沿海的领主雇佣以防备海寇,所以海寇们便成了老阿拉西斯在“业务”上的主要竞争对手,长期的交道打下来,他和手下佣兵在沿海领主们的口中反倒得了些赞誉,“坐匪”行径反倒是没人在乎了。

正所谓杀人放火受招安,在卡拉迪亚,说可能不是这么个说法,但道理上却没什么区别。王室军队算正规军了吧?当着上级、领主的面可能有所收敛,私下里则同样是毫无军纪可言,甚至有的贵族军官都带头抢劫。在芮尔典王国的贵族们眼中,一支军队能不能打,看军纪就知道了,军纪败坏的佣兵反而雇主排成长队,只要能为其所用,军纪差则是可以忽略掉的细节。抢劫和造反完全是两码事,一些不讲究的流浪骑士团伙甚至会围住贵族庄园或修道院进行勒索,可即便如此,也有着不少大领主愿意用土地和头衔,来抢着收编这样的一支“有实力的”军队作为附庸。

像老阿拉西斯年轻时那样,只是收取过路费,却兼代为缴费商队向海寇“讨还公道”的做法,在卡拉迪亚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侠义化身了,这为他积累了不少声望。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商人承担了异地之间消息流通的媒介作用,势单力薄的行商穿街走巷行走于城镇与乡村之间,进行大宗货物买卖的坐商则多有贵族背景,他们无形中为老阿拉西斯的举动做了宣传。贵族与平民中的良好口碑,在老阿拉西斯继承岑达尔家的爵位、加入北征、投靠王室后,对禅达的兴盛起了大作用。


状态提示:第239章 两头下注的奴隶贩子和侠义化身的“铁栅”连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