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龙渊>205.第六十二章 洞穿黑暗

秦涛躺在冰冷的地上吐出一口鲜血,方才与怪物缠斗的时候用尽全力应战,但还是被暴击了几下,五脏六腑犹如被油锤猛砸了一般难受。如果不是凭借超强的觉识和彪悍的体格,估计早就命丧当下了。

“秦涛,现在怎么样?”李艾媛欲哭无泪地握着秦涛的手,伤痛欲绝。

女人的手很温暖,是因为自己浑身冰冷的缘故。秦涛苦笑一下摇摇头:“不碍事,简人怎么样?”

郝简人伤得不轻,抱着青铜戈攻击怪物的时候竟然被怪物摔到了空中,实打实地栽了个大跟头,换做任何一个人的话早就找阎王爷报道去了。此刻却龇牙咧嘴痛苦地看着秦涛:“没事……就是有点冷。”

“我也冷。”洪裕达抱着郝简人打了个哆嗦:“我发现自从那怪物出来之后整个空间温度下降了好几度,是不是跟他有关系?”

秦涛凝重地摇摇头:“它只是一个怪物,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洪老,您见多识广,以前听说过这种怪物没?”

洪裕达摇摇头,方才大战的时候屁都吓凉了,哪有心情去合计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怪物?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呢。想要了解怪物的性质必须取样做分析试验,但眼前不具备条件。洪裕达思索片刻:“小秦,你曾经说过在白山事件的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相关的细节我并不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有机体生物都不能与人共享一个身体,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但为什么那种怪物会寄居在云中旭的体内?”

这是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白山事件之后陈可儿曾经推测过,有很多的证据表明在几万年前的冰河时代人类与进犯的地外生物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是人类文明遭到重创。当冰河时期结束之后发生了万年大洪水,彻底将人类文明在地球上抹去。

史料记载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全球泛滥的大洪水进入末期,从而为幸存的人类重续文明提供了机会。从上古的神话传说中可以印证这一过程,无论是西方的诺亚方舟传说还是东方的大禹治水的故事,都说明了的确存在大洪水时期。

公元前2050年左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夏朝建立,大禹结束了持续了千年的禅让制,开创了家天下的时代。据传唐尧和虞舜两个时期传国1500多年,由此上溯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则距今应该有50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羲皇大战刑天的传说。

《山海经》中记载了这个传说,“刑天舞干戚”由此而来。后世有许多记录此事的诗词,但无一例外地将本是炎帝手下的战神的“刑天”写成了英雄。譬如东晋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洪老,氐族镇守仇池山的初衷是什么?是因为这里有羲皇封禁,按照氐族传说,仇池禁宫中封的应该是刑天之类的异族,《山海经》中曾经记载这个传说,但现在看来并不是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秦涛坐起来活动一下筋骨,感觉并无大碍才凝重道:“传说刑天是炎帝手下的重臣,脾气暴躁好勇斗狠,黄帝战胜蚩尤部落和夸父部落之后,消息传到了炎帝那里,刑天兴奋地要求请战,但无人与之并肩战斗,所以才独闯昆仑墟,与黄帝大战。传说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我说的是不符合常人的思维逻辑。”

洪裕达微微点头:“你的意思是不符合历史?”

“是的,黄帝大战蚩尤部落、夸父部落等传说都有主人公,为何敢于天帝争夺神位的刑天却只说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刑者是砍伐的意思,天指的是脑袋,刑天战败之后才被称之为刑神——是神而不是人。”

李艾媛苦涩地看一眼秦涛:“那是神话故事,不可以相信。”

“也许没有人知道那段久远的历史,在中华文明诞生之前曾经存在更久远的历史文明。那个文明在唐尧虞舜时期之前,这里有几点不合理之处,第一,无名的刑天与天地争神位,试问一个无名小卒仅凭借猛志能挑战帝位吗?不符合常理;第二,黄帝与刑天大战于常羊之山,山海经里写道刑天杀进了昆仑宫,是黄帝将刑天引到常羊山的,为什么要引到这里诛杀?这里曾经是三皇的诞生地,也不符合逻辑;第三,刑天被砍掉了脑袋,为何还能以shuāng_rǔ为目,以肚脐为口,持盾执斧欲报仇?陶渊明的诗里曾经说过化去不复悔,‘化去’的意思是化为异物,我理解就是怪物。”

洪裕达沉沉地思考着,黄树奎瞪着猩红的眼睛看一眼秦涛:“秦连长,神话都是杜撰的,不可相信。当务之急是理清线索,决定是否继续冒险深入羲皇封禁,是否还把封禁法器归元。”

郝简人抚着脑袋上的纱布瞪一眼黄树奎:“涛子哥是在分析那怪物的来历那,你没听明白?氐族镇守羲皇封禁是真实的吧?这里的一切是真的吧?云中旭被乱箭射死了又复生是真的吧?从死而复生的云中旭的身体里冒出来的怪物也是真的吧?你怎么解释?追根溯源必须从羲皇封禁追索开始。”

秦涛微微点头:“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反证了那段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也是真实存在的,但历史过于久远以讹传讹成了神话故事。《山海经》是谁写的呢?前人传说是禹、伯夷、夷坚所著,后人说是刘向修编的,无论著作者是谁,都是在传递


状态提示:205.第六十二章 洞穿黑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