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隋唐大猛士>第604章 朕这大好头颅 谁当斫之

雁门。

这座城池已经在血与火中艰难的撑了半个月之久。

此时随驾杨广身边的骁果四军十万将士,只余不到一半。虽然他们也很英勇坚强,一次次的出击作战,杀死了突厥人五六万,可自己依然伤亡惨重。

尤其是到了后面,久不见援军至,于是雁门城只得不断的减少粮食供应,士兵们每天也只能吃两顿稀的,至于城中百姓,早就已经断粮了,连城中豪强官员们的粮食都被拿走充做军粮。

百姓们只得捕捉老鼠飞鸟,甚至把家里的猫、狗等都杀光了吃。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在吃草根树皮,可城中的草根树皮也只有这么多,于是许多人饿的两眼发光。

甚至有人偷偷的把掩埋掉的尸体挖出来吃,有些甚至是为国捐躯的战士尸体。

城中的箭也已经快用光了。

为此,面对突厥人依然不肯退却的攻势,他们更多的只能依靠拆房子得来的滚石擂木,把粪便收集起来煮金汁,把城中的油收集起来煮沸油泼敌。

骁果军不得一次次的出城杀敌,可每次出城都要伤亡大半。

军心士气衰弱的厉害。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绝望。

他们认为守不住了。

每天都要人在望着南边疯狂的大喊大叫,他们疯掉了。

皇帝现在每天只知道抱着九岁的儿子赵王杨杲躺藏在地下室,因为城中没有安全的地方,不时就会有抛石车把石头、火球等抛洒入城。

倒是十二岁的皇太孙杨倓比较镇定,他每天代替皇祖父在城中心的那临时行宫与宰相大臣们商议对策。

皇太孙甚至几次不顾大臣反对,在战后亲自登上城墙,慰问守城的将士们,使得本已经低迷无比的士气,终于又恢复了一点。

地下室。

皇帝对着铜镜,看着颓废的自己。

他摸着自己的脑袋,对着幼子赵王道,“朕这大好头颅,也不知道会被谁砍落。”

“陛下,请千万别说这种丧气话。勤王大军肯定马上就到了!”

皇后安抚着皇帝。

可皇帝却没这信心。

十五天了,他都不知道这十五天是怎么过来的。

每天鏖战不休,每天无数将士战死。

血气冲天,尸臭弥漫。

再这样下去,雁门城都会发生瘟疫。

宰相们奏报,说许多饥饿的百姓都开始把掩埋的阵亡战士的尸体挖出来煮吃,杨广听了后呕吐不止,他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苏威提议,把战死者焚烧。

这样既能防止尸体腐烂发生瘟疫,又能避免这些为国捐躯者被饥民吃掉。

杨广答应了。

可是城中却没有足够的柴火可以火化将士们的尸体,于是依然只能掩埋。

但大家早就吃不饱,连挖坑的力气都没什么。

许多负责埋尸的民夫只是把尸体投到一角,随便一扔,撒点土。

然后到了晚上,总有胆大的去盗尸。

甚至雁门城里已经出现了地下黑市,有人在悄悄的贩卖着刚死不久的死尸肉,还卖的极贵。

一条大腿,居然能够换十两黄金。

局势已经慢慢弹压不住了。

援军却迟迟不来。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那些将军们那些大臣们已经抛弃了他,故意见死不救。

“陛下,援军就会到来的。”

皇帝却已经绝望。

他搂着赵王,看着皇后。

“皇后,如果雁门城破,朕绝不会当突厥人的俘虏。朕已经准备好了一瓶毒药,到时服毒自尽,你呢?”

皇后打了个冷战,她在皇帝的眼色里,看到了幻灭。

“臣妾也陪陛下一起去。”

皇帝笑了。

“好,一起去,就是可怜赵王,还这么年幼。”

·······

太原郡北,忻口。

河东安抚使杨义臣、河北安抚使李景、范阳府尹薛世雄,北平都督独孤篡。

四人离雁门最近,也是最先接到勤王令,并第一时间都调兵动员赶来的。

在太原,几路兵马汇合,此时拥兵五万。

五万大军出太原,可却在太原与雁门边界的忻口被堵住了。

忻口坐落于忻口山之断阙处,素为太原通往晋北之门户。

当年汉高祖刘邦平城解围后,率军返回路过这里,十分高兴,便将此地取名忻口,从此筑城设险,成为军事防守要地。

此前,突厥突然大举南下,一路攻破马邑、雁门数十城。

当时河东安抚使杨义臣及时率兵坚守忻口城,方阻止了突厥铁骑继续南下,抢夺太原的计划。

可当时忻口城兵少,也只能凭关而守。

等到从河东各地紧急征召兵马,再加上河北的援兵到达,杨义臣才敢率军出关。

此时,忻口之外,有三万突厥军拦截。

李景和杨义臣、薛世雄几将,在此与突厥人交战十余次,双方互有胜负,可就是难以彻底击败对手。

突厥兵虽少,可强在皆为轻骑。

而三将兵虽众,可也是陆续一支支抵达的,并不是一来就有数量优势,兼之许多府兵郡兵一起,且以步兵为主。

“不能再等了,必须一举杀过去,再拖下去,只怕雁门城就守不住了。”

李景对两位大将道,“如今我们已经集结了五万之兵,数量不少了,可以放手一搏。”

八月二十七日。

四将率军五万出忻口关,与突厥人在忻口山下平原上摆开阵势。

杨义臣为前军,


状态提示:第604章 朕这大好头颅 谁当斫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