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名匠>一零六 曹子修勇猛守城,投石机大破敌胆

袁术第一次攻城失利,赔了不少兵马不说,连大将雷薄也成了人家的了。天』籁『小说回到营寨他就下令大力制造攻城器械,想要和荀彧来个军备对抗。

袁术老老实实的在那里搞大生产,可荀彧的心还没能放下,杨奉虽然被杀了。可是还有那支“前朝老臣”的暗流还丝毫没有动静,他也问过雷薄袁术可还在许都有其他安排,这个雷薄倒是识相的很,一五一十告诉荀彧说袁术这说过杨奉是他们的内应,其他的并无人知晓。荀彧自然又问了谁给袁术操盘这如此大的一局棋。雷薄告诉他是一个叫第二的年轻文士,说是北地人。有一个师兄在许都任职,其他一概不知。

这是荀彧第一次听到第二这个人的存在。第二这个一听就知道是假名字,虽然是第一次听到,但荀彧感觉此人早已出现在了自己身边,当年黑山黄巾奔袭许都一定和他有关。听雷薄描述此人年岁应该和逸山相仿,心机之深着实可怕,就连雷薄说他北方人,有师兄在朝。荀彧也不敢尽信。

荀彧怀着满腹心事,忙碌着日常事务。许都城一片祥和,除了不能出城之外。仿佛城外并没有大军围困一般。

不过安宁的日子总会到头,袁术再来,带来了二十架井阑,十五架云梯,还有数十龟甲车。没有攻城车,困龙闸的坚固让袁术直接放弃了城门突破的想法。他自己也是亲临阵前,靠近城池鼓舞士气。

“逸山收了个好徒弟呀!”荀攸在城楼上嘲笑道,除了萧一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装甲”部队。

“看来袁公路被机关弩吓怕了。”荀彧跟着附和到。心中也不免讥笑袁术,无知鼠辈,逸山之能何止一机关弩。

“荀先生,我等如何对敌?”曹昂在一边询问,先前是为了诓杨奉上钩,如今杨奉死了,自然要让“少东家”防御最重要一面。

“我观那龟甲车行走缓慢,定是附有重甲,可叫弓箭放过他们只管攻车以外敌军,哦,重点是井阑之敌。”

“那小子下去御敌了。”得了方针,曹昂下去安排防御。

荀彧微笑看着曹昂离去,大公子较过去稳重许多,而二公子又少年多谋,曹家有幼虎两只呀。

虽然有荀彧指点,但战场还要靠自己应变。曹昂死死盯着步步逼近的敌军。当敌人刚入弓箭范围他大声下令“所有机关弩,目标井阑,射击。”机关弩的枪口一致对向井阑,连珠箭不断喷薄。

袁术看到大笑曹军无人,原来弩不想弓箭,弓箭做曲线运动,最后借助重力势能杀死敌人。而弩完全靠的是弓弦给它的动能做直线运动,所以就有了“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的俗语。所以说弩的射程是比不上弓箭的,城上守将这么快就放箭,显然是慌了。

可惜袁术笑不过三秒,无数钉在井阑上的弩箭就狠狠地煽了他一耳光。袁术再次意识到,这是许都,这些东西是萧一做的。井阑上的士兵吓得急忙忙蹲在前挡板处,万幸现在还有一段距离,弩箭很射不穿挡板。可是接近了呢?士兵们不敢想象。

反而龟甲车下的士兵们一时悠闲的很,龟甲车,顾名思义就是想一个龟壳一样盖住,底下装着木轮,士兵们躲在里面推动它前进。而为了应对机关弩的强火力,袁军的龟甲车都是加厚版,顶部用的都是整根粗圆木。所以士兵们只能推着它缓缓而行。城上普通弓箭的射击简直就是隔靴搔痒一般。

不管怎么样,袁军还是冒死冲到了城前,井阑在数十米处停下,虽然这个距离可谓是他们的死亡距离,挡板根本就挡不住机关弩几下折腾,可是既然当兵吃了将要战场卖命。他们只好硬起头皮,仗着井阑高于城墙的优势向城上倾泻箭雨,“举盾。”曹昂一声大喝,早有士兵放弃攻击举起一面大盾掩护好自己和身边战友。而机关弩的正副射手没动,曹昂的他们的命令就是射击井阑,其他的一概不用管。井阑上的袁军射手在一个个倒下,同时又有人怕了上来顶替死去的战友,他们正用生命为地面部队争取着机会。

而地面部队也没让他们失望。十五架云梯终于在龟甲车护卫,士兵们簇拥下搭在了城墙上。士兵们开始顺云梯往城上冲去。冲上去就能砸烂那该死的机关弩了。

“破梯,”曹昂再次下令,每个靠近云梯的地方都出现了一个曹兵顺云梯跑下去。没错,是以一种垂直于云梯的方式奔跑下来。袁军看到这诡异的一幕,一时说不出话来。细看才现,每个冲下来的人腰上都绑着绳子,如此才能以这种姿势奔跑而来。而袁军正惊讶间,曹兵已经跑到云梯中部,伸手从腰间摸出两个同样绑着绳子的铁钩。然后只听那曹兵大喊一声“拉。”城上已有人将他拉上城去,这时袁军恢复过来,不管对方干什么,不能让他这么轻易的回去。所有人踏云梯往上追。可还没追到,袁军只听到连续重物落地的闷响,随之而来的脚下的踏空感,那些铁钩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拉了回城上,云梯的两侧被暴力分开,横杠没了支持纷纷掉落,云梯上端成了两根圆木。踏空的士兵也掉落在了地上,惨死当场。

十五架云梯在连续上演着拆解的戏码。井阑上的袁军意识到事情紧急,纷纷将目标转向城楼上下来的曹军,离曹昂最近的一处云梯下去的曹军就被倒霉射中了眼窝,利箭穿脑而过,此时云梯上的袁军已经爬到了中部了。曹昂踏步来到云梯旁二话不说拿起绳索缠在自己腰间


状态提示:一零六 曹子修勇猛守城,投石机大破敌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