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莫当天晚上将详细的情况反馈给《自然物理》,并且向编辑部说明自己未来不会再去编辑本审核论文。
已经七十六岁的普利莫教授准备将自己未来的年华再次献给实验室,之所以这样不做,其实也有一些不甘心在里面。
普林莫的团队在十年前就立项,十多年毫无进展,被一群年轻的夏国人给领先了。
普利莫还详细的查看过盘古科技和萧铭的资料,萧铭是学金融专业的。盘古科技有生物和计算机领域,但是就是不涉及物理。
就这么一个外行居然把内行给击败了,普林莫不服气!他开始详细研究盘古科技的论文,希望从中寻找一些突破口。
问题摆在了《自然物理》杂志编辑部面前。
普林莫在评价报告中说的很清楚,盘古科技的论文逻辑清晰条例清楚绝对没有问题。
c14微核电池不是人类领域首次发现,但是一定是人类的在微核领域的首次利用,这是影响人类能源利用的时刻。
但是报告上还有关键性的一个表述,卡文迪许实验室没有办法重复论文的实验。
这个表述把《自然》编辑部给卡住了。
《自然》要发表论文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其他实验室能够按照论文的表述进行重复实验,以此证明对方实验的正确性。
重复实验可以在论文发布前进行也可以在论文发布后进行。
但是全球第一的物理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都表示没有办法进行重复实验,那么别的实验室还能够重复实验?
无法重复实验就是没有形成普遍性结论,这在学术上过不去。
这条无疑宣布了论文的死刑,《自然》杂志可以用这个结论不采纳盘古科技的论文。
“你们的意见呢?”费尔将问题抛向审核组,并且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
组员们纷纷发表意见。
“如果无法重复性试验,那么说明实验无法被证明,这就说明论文是有问题的。为了保护我们杂志的权威,我建议论文暂时不要公布。即便要公布也等有实验室重复实验后再说。”
“我同意,虽然对方是盘古科技,对方在《细胞》上发布会重量级的生命科学论文,但是一码事归一码事,我们还是要慎重。”
“我反对你们的意见。”有人说道:“普林莫教授说了无法重复实验,这是技术问题,不是原理问题。无法重复实验是因为目前卡文迪许实验室技术没有达到盘古科技的标准,并不是说盘古科技的实验无法重复。”
“我们的技术没有办法抵达织女座,难道我们就说织女座不存在吗?”
组员的一番话让大家哑口无言,似乎就是这个道理。
又有人提出反驳意见,“这可是夏国人写的论文,从三年前开始夏国人的论文我们都必须要详细的审核,实验无法重复是否可能是他们的实验本来就有问题?”
“你这是对夏国人的双重标准,要是这边论文是东洋人写的,大家可能早就欢天喜地的将它发表了,怎么还会怀疑这个怀疑那个?”
两派意见争论不下,吵成一团。
在审核组中,不少成员是高校的物理学老师,他们从内心里是无法认同夏国基础科技取得如此伟大的进步,他们也无法忍受西方领先了上百年的经济、文化、科技都被夏国超越。
评审组有30的人员同意发表,40拒绝发表,剩下的保持中立。
按照规矩,这种争论性比较大的论文发表是有风险的,评审组赞成票没有超过60的论文是不能够发表。
这个规矩是为了维护《自然》杂志的权威性。
但是费尔打定了主意后说道:“放在最新的一起发表,题目放在封面。”
“可是……”
评审组的成员还有不少疑问。
“没有可是。”费尔说道:“有问题我担着,普林莫教授已经在报告中说的很清楚了,这或许是改变人类能源使用的实验。”
老大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最新的一期杂志是在三天后发布,所有的内容已经定稿,现在费尔要将这篇论文放在最新的一期,要么增加版面,要么换稿。
费尔说道:“换稿吧,把南韩科学团队写的什么固液混合态的论文给我撤销了,写的什么玩意儿,越看越觉得这就不是创新探索,炒冷饭。”
《自然物理》的编辑组开始忙碌起来,已经印刷的200册样本被全部回收,重新印刷。
费尔的心情有点紧张,虽然《自然物理》每周都会发行一次,但是如此权威的杂志已经两年没有重要的论文刊登了,过去刊登的内容都是已知领域中规中矩的深入研究。
这一次绝对不一样,费尔可以想象微核电池在学术界和科技界引起的轰动效应。
《自然》也势必再次超越米国的《科学》成为全球最权威的学术类期刊。
“英国那边会有消息吗?”徐利民问道。
两个月之后,萧铭终于第一次走出科技园区和徐利民等人在饭馆里搓了一顿。
“是否有消息都不重要了,对我们的探索没有任何影响。”萧铭夹了一块涮肥羊,滑嫩适中的羊肉就着芝麻酱味道刚刚好。
“科技园食堂的饭菜太单一了,弄点火锅,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萧铭将肥羊放进嘴里,大口大口嚼着,又喝了一口啤酒。
徐利民说道:“《自然》是否采纳不重要,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公平的对待我们的论文,毕竟夏国的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