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彦自是不清楚陆家颜家的那些小心思小算计,反正她拿定了主意是绝对不会让陆呦跟着陆鸣上战场的,至于其他的,相信那些人也算计不到她。
不过眼前颜彦倒是碰上了一件难事,有点犹疑不定。
起因是园子里的红米稻熟了,因着种植的面积不大,山花带着个婆子花了一个来时辰就把稻子割好了,可是把稻子打下来这项工作这两个婆子就干不了,这是一项大体力活,要拿着稻穗不停地在一个梯形方木桶上摔打,最后是两个大男人花了两个来时辰完工的。
这效率也太低了。
难怪上次颜彦提到开荒,李琮第一个反应是劳力的缺乏,彼时颜彦还不是特别懂,那会她知道耕地可以用牛,也有了犁和耙这种工具,却忘了没有脱粒机。
后世那种复杂的自动脱粒机颜彦肯定是做不出来,但颜彦见过奶奶家有一个老式的打谷机,就是在一个方桶里装一个滚轮的那种,然后用人力踩着传动带,通过传动带带动滚轮转动,利用滚轮转动来帮助水稻脱粒的那种。
可问题是,颜彦只记得个大概,因为那件东西早就不用了,是当做一件估锏摹
还有,颜彦担心自己把这件东西做出来会不会太过离奇,到时她怎么跟皇上跟世人解释?
犹疑不决的颜彦终究还是放弃了这件事,因为久不上门的马氏带着颜彤来了。
这一次,马氏给颜彦送了不少东西来,有婴侗弧⒛虿肌⑿∫±捍驳龋用马氏自己的话说,生孩子能用到的穿到的东西她都准备齐全了。
“你放心用吧,我都洗过并晒过了,还有,这个小摇篮床是你出生时用过的,我记得还是你祖母亲自找人做的,你一个,彧儿一个,你瞧瞧,现在还好好的。”马氏一边说一边推了推摇篮,摇篮轻轻晃动起来,一点声响皆无。
颜彦认出了这旧物确实是原主用过的,一直摆在祖母房里,祖母去世后,原主从那边搬出来,这摇篮床却没带出来,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居然被马氏找出来并送了过来。
“多谢婶子想着。”颜彦上前也摸了摸摇篮床。
摇篮本身是藤编的,大约有三尺来长两尺多宽一尺来深,正面编了点如意图案的花纹,四个角用粗绳吊在了四根立柱上,形成了一个摇篮床,既可以当摇篮哄孩子用也能当床睡,足够孩子用到两岁多。
还别说,这东西确实比较实用,颜彦自己都没想起来要做一个。
还有谋皇裁吹乃也没有准备齐全,主要是这段时间比较热,而她的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月呢,因而便没怎么着急。
“这孩子,跟婶子还客套起来了,你虽不是我生的,可到底也是我带大的,我知你忙,便想着先给你预备出来,左右我和彤儿闲着也是闲着。”马氏一边说一边拉着颜彦上下打量起来。
“娘,大姐好像又变漂亮了,脸上水嫩嫩的。”颜彤说完趴到了颜彦身上,伸手摸了摸她的脸。
“三妹也更漂亮了,告诉大姐,最近有没去参加什么集会?”颜彦也摸了摸颜彤的脸。
颜彤今年十四岁,也该到说亲的年龄了,所以她才有此一问。
“大姐,你可真会问,昨儿就是吴斳的生日,我们还说起你来呢。”颜彤挽着颜彦的手走到炕沿前,扶着颜彦坐了下来,随后和颜彦说起了聚会上的事情。
颜彦这才知道,虽说之前她种植的红米稻产量并不高,亩产才二百八十斤,还不如普通水稻呢,可她毕竟种植成功了,而且这个产量比李琮预计的高,为此,李琮在朝堂上又开口表彰了颜彦,且还特地命司农司的官员在史志上为她记下了一笔。
消息传出来,整个京城又沸腾了。
闺阁女子上史志的本来就极少,而因为农作物被史志留下一笔的估计也就是颜彦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没听说?”颜彦有点不太相信。
八月初一她还进宫给太后和皇上送了一斗红米稻,这才几天,居然传出她的名字上了史志?
这么大的喜事皇上为何没有打发人来告知她一声?
“瞧这孩子,高兴傻了吧?也就是昨天的事情,你叔叔下朝回来都高兴傻了,本来说要来看你,结果临时几个清客把他找了去,说是有什么急事。”马氏看着颜彦的呆样,摇摇头,笑了。
“这件事其实并不难,只是别人没有想到而已,也不算是特别吧?”颜彦觉得有点夸大了。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她也是误打误撞的。
因为她拿到这红米稻的时间偏晚,所以下种的时间也偏晚,可巧她就用温水稍稍浸泡了三天,就因为多了这一个浸泡过程,这红米稻才发芽了。
原来,这红米稻的壳比一般水稻的壳稍硬一些,本身就需要温水浸泡,而且颜彦播种的时节偏晚,这个温度、湿度什么的正好和南越那边播种的季节大致对上了,因而这红米稻算是种植成功了。
而之前的人种植红米稻,是和普通水稻一起下种的,那会天气还有点凉,尤其是夜间温度低,又没有经过浸泡,所以种植不成功也是必然的。
据说也有种植成了的,不是产量低就是稻谷是瘪的,没有什么意义。
而这次颜彦的亩产达到了二百八十斤,比一般人种植的小麦产量还高,也就难怪李琮高兴了。
“大姐,这叫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你比绝大多数人都聪明,所以在你眼里就几乎没有难的,可对我们这些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