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大明首相>第二百九十七章 要重现昔日荣光

兵部尚书杨博一向是不早不晚,在交了辰时,必进直房。

这天,杨博刚进兵部首门,就看到几个司属在走廊里兴奋地谈论着什么,似乎被那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所吸引,没有人注意到他从旁走过。

一进直房,职方司郎中就兴冲冲地闯进来:“大司马,岭南底定!”说着,把殷正茂的捷报呈到杨博手中。

“喔呀!喔呀!”杨博只是感叹着,良久,颤颤巍巍起身,大声道,“走,到文渊阁去!”

从尚书直房走出来,杨博就感受到了弥漫于兵部上下的喜悦气息,众人奔走相告,到处可听到惊喜的欢叫声。

杨博坐在轿中,闭目沉思。自嘉靖八年进士及第,至今已四十三年了,何时像这两年,勃勃向上,战无不克,大明复兴之象已著。不管是否赞同高拱的政纲,都不能不钦佩他的识见和才干。再有三年五载,大明振兴可期。这样想着,一进内阁中堂,杨博边拱手施礼,边兴奋地说:“新郑、江陵,广东……”突然看见新入阁的浙江钱塘人高仪,忙补充道,“喔,还有钱塘,广东底定了!”说着,把捷报递给高拱。

高拱接过捷报,手微微颤抖着,看了一遍,慨然道:“岭南造乱之邦,终得乐业而向化,再苦干几年,必为国家再造繁荣富庶的广东!”

“新郑,为了绥广,你辛苦啦!”杨博突然动情地说,说着,向高拱躬身抱拳一揖。

高拱忙还礼,嘴唇蠕动着,却说不出话来,泪水忍不住涌出眼眶。多少个日日夜夜,为了绥广,他废寝忘食;多少个万籁俱寂的子夜,他在灯下,给殷正茂修书,指示方略。脑海里稍一梳理,正式的奏疏就有《议处远方有司以安地方并议加恩贤能官员以彰激劝疏》、《议处广东举劾以励地方官员疏》、《议革广东廵抚疏》、《议处广东兵备知府等官疏》、《议留副使王化立功赎罪疏》、《改参政陈奎兼潮州兵备疏》;仅给殷正茂的书函,已有六、七封了。为殷正茂的一时失利而担责,为他选用文武官员,筹集军饷,为他提出的建船厂、练水军,招浙兵、画信地,开海禁、强海防……等等治粤举措能获朝廷认可而与部院沟通。如今朝廷资历最老的杨博,一句“辛苦了”,让高拱感到欣慰、激动。

他转过脸去,用袍袖擦拭泪水,大声道:“快,把捷报径送乾清宫,呈皇上御览!”

“这……”张居正道,“玄翁,径直呈报,似不合规矩。”

“此何时,讲那些规矩!”高拱一扬手道,“快送去!”

书办拿起捷报,快步而去。杨博看了张居正一眼,皱了皱眉,抱拳告辞。高拱起身送到门口,道:“大司马,广东昔称乐土,狼藉数十载,要重现昔日荣光,必立章程、定法制,凡关涉兵部的,务必鼎力支持。”

“自不待嘱!”杨博拱手道。

高拱转身回到书案前,提笔给殷正茂修书:

渠魁既得,地方既平,一省宴然,皆公之力。而计其所费又甚省约,非有经济弘猷而又出诸为国之忠赤,何以能此。公真社稷之臣,非时流能伍也。忆昔识荆,即仰公为大用之器,以今观之,诚为不爽矣!仆素无他长,惟有一念为国之心,死不敢易。柱石如公,敢不为国爱护!公其畅意行之,惟以济国事为主,余更无他虑也。

数十年造乱之乡,一朝靖谧,诚为可喜。然善后之计,更须深图,种种停妥,乃可望于久安。有公在镇,必获良策,凡所当行者,不妨见示,当为行之

“新郑,江西巡抚徐栻有奏本,安义县县库被劫。”高仪拿着一份文牍道。他入阁不几日,今日轮值,由他执笔票拟。

高仪字子象,号南宇,与高拱同登嘉靖二十年进士第,同选庶吉士,又同窗三载,同授编修。他资历深,为人平和,又以清廉著称于朝,故在会推阁臣时,位列第一,入阁办事。因是同年,故便以籍贯代称高拱。

高拱只顾埋头修书,思绪还未从绥广中转移出来,加之高仪声音又甚微弱,他良久没有回应。高仪有些尴尬,转脸向张居正求助:“江陵,你看……”

张居正一听“劫库”,知事体严重,本想说话,又忍住了。

对高拱极力主张内阁添人的用意,张居正洞若观火,第一次上本时,他与冯保合谋,驳回了。此次迫于无奈,没有再阻止。他以为高拱会上本请皇上特旨简任张四维入阁,结果却付诸会推,选出一个书呆子高仪来。此公寻章摘句或许是高手,治国安邦,不逮远甚。张居正内心鄙视高仪,相信高拱也不会欣赏他。果然,一到高仪执笔,就一副诚惶诚恐、无所适从的样子。县库被劫,自是大事,关键是看抚按奏本中对一应官员的处分建议是否到位,但他不想指点高仪,只是微微一笑,叫了声“南翁,”因张居正是科举后辈,又比高仪小八岁,便叫着对他的尊称,“你执笔,拟稿就是了,玄翁若认为不妥,再照他的意思改嘛!”

高仪心虚,但更怕别人轻视他,听张居正这么一说,便不再请示高拱,径拟“该部知道”。

高拱把给殷正茂的书函交书办抄副本、封发,这才叫着高仪的号道:“南宇,适才你说甚?”

“喔,江西巡抚徐栻的奏本。”高仪说着,起身把奏疏递给高拱。

高拱接过一看,竟是盗贼劫掠县库之事,不觉怒火冲上脑门,再看徐栻的奏本,写着:

看得知县曾知经,本当照例革职,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七章 要重现昔日荣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