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器

国朝的军器制造业分中央和地方,中央的兵仗局和军器局做一些军器样式,命天下都司卫所生产自用。而地方各路的军器局采用的是服役和募工并存的制度,就是每三年轮换一批工匠服役,如果数目不足,那就募工。

所以地方军器局根本看不出什么军器制造业的规模,最多就是一个个手工作坊,因为军器生产不是流水线作业,像后世那种分工协作和机械流水化生产,有一个标准化表,哪个环节出问题,负责哪个环节的人就要受到惩罚——此时的火器,是包给一个个工匠,让一个工匠制作整条枪,而军器局之中,专事火器的工匠有一千一百人,但是请注意,这个“匠”,其实可以称之为技术工,因为每个“匠”手下,会有五个“夫”,也就是夫役,这是专门配给工匠的助手,可以称之为操作工。

一个匠人加上五个夫役制作火铳,每个匠人头上分多少数目的火铳,限期多少时日完成,这就是军器局的火器生产方式。

陈惇进入苏州军器局之中,就发现军器局更像是一个大仓库,里头刀、枪、剑、戟,各种铁甲、棉甲、弓箭、盾牌,火枪、火炮、弹药,什么都有,大仓库外面有一片连瓦房,里头才是制造作坊,无数的工匠劳作着,实在是嘈杂。

军器局大使笑容可掬地引着陈惇他们进入库房之中,琳琅满目的物资兵器,让人目不暇接。陈惇就像是下订单的人,这些物资供他任意挑选,挑多少,他们卖多少,有多少订单他们全部吃下。

军器局制造的兵器一般是卖给千户所的,但许多千户所已经名存实亡,尤其是沿海的千户所,逃窜的军士更多,藏卖不出去。但按规定火器这东西是不能卖给老百姓的,所以陈惇上门为团练挑买军器,团练又属于官方承认的正规军——他们热情地眼睛都在闪闪发光。

陈惇挑选了一批长矛、腰刀、盾牌和铁甲,至于最重要的鸟铳,他在大使的带领下来到作坊里,果然见到了鸟铳的制作流程。

他看到一个老工匠用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直径约七毫米的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这老工匠将烧至一定温度的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

接下来就是焊接,铁管要再放炉中烧至白炽,同样准备一根钢芯,长度要长于成铳的长度。然后将已烧至红亮的铁管套在钢芯上,这老工匠在铁管接口处大力敲砸。

然而看了一会儿,陈惇就不由自主脸色铁青:“你这是糊弄谁呢!”

按理来说,制造兵器的钢铁要多番锻打,因为三尺以上的长铳是一节节焊合的,所以焊接不好的铳很容易炸镗,而这老工匠明显只锤了十几下,就趁着接口炽红的时候,撞了进去,明显是硬接,如果这枪管造出来,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炸膛。而且在打焊铁管同时,工匠应该还要在铁管的焊接口撒上白铜粉,铜有亲和作用,可使焊接口更结实,不至留下断层或虚焊。这个老工匠也根本没有撒铜粉。

陈惇将这钢管放入冷水中冷却,举起来一看,只见卷成的铁管厚度三厘米都不到,单筒卷成,而按照规制铁管要在一公分左右才行,这样铳管才结实,经得起连续十数次的发射。

陈惇再一看旁边已经制作完成的两只鸟铳,没有一只合格的。陈惇总算明白为什么火枪也叫大杀器了,杀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啊。怪不得大明军队遇到蒙古也战败,遇到倭寇也战败,遇到后金女真那种长枪长弓的野蛮人也连战连败,因为根本上就在制造上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陈惇神情冷了下来,“这鸟铳用了就炸膛,郭大使,你这是要坑死我啊。”

陈惇不知道以往买铳的人是怎么验收的,但明显这些粗制滥造的鸟铳,铳管粗细大小都不一样,一看就基本只有三四十发的寿命,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炸膛。

郭大使倒也不见一丝的惭愧之色,只压低声音比划了一个手势道:“这是打发穷鬼的,二两三一支……小官人一看就是懂行啊,小人这就带你去看好铳。”

为什么会有劣质品和优质品的区别,病根就是大明武器采购价格较低,一支鸟铳价格不过4两银子左右,工匠需要贴银子,而制作精良的鸟铳成本至少在5两,再加上必要利润,需要6两银子以上。

陈惇被他引着,看到了二等品,也就是六两三一支的鸟铳。这种鸟铳平均发射寿命在六七百发左右,焊接也比较严密,可能也会有炸膛现象,但不会像刚才那种鸟铳一样,每一支都炸膛。而这种火铳,虽然贵一些,但细算起来却便宜,毕竟动不动就炸膛,寿命只有几十发的鸟铳怎么用?军士也不是傻子,炸多了就知道什么枪好,像刚才那种劣质品他们也不敢用,最后就会成为消耗品,不断更换,这当中耗费成本更多,还不如一开始就买贵的。

既然这个郭大使说这是二等品,那就一定有质量更上乘的一等品,陈惇不许他藏着掖着,这家伙就屁颠屁颠地带他到一个小库房里,取出了两柄鸟铳来。

陈惇不由得眼睛一亮,只见这两柄鸟铳的铳身都用精铁打制,火门上甚至有自动开合的火门装置,避免大风天气引药被风刮走。最难得是,这两柄铳的口径也几乎一模一样,像是标准作业,用游标卡尺丈量出来的一样。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