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四年的新春,过年的快乐在苏州到处可以看到,甚至可以闻到,苏州两条长街最先开了花市,不论是坐着油壁车的夫人小姐,还是老人孩子,大都捧着盆鲜花,空气中弥漫照各色香味,这派景色让人忘记了这个结束不久的战乱不休。
陈惇的澄心书屋也摆满了玉兰和梅花,陈惇一边嗅着花香,一边阅读今日刚刚刊印出来的报纸。新出的新春特刊无非是吉祥话不要钱地往外面撒,让陈惇唯一反复阅读的信息就是苏州通译局宣告成立了,这是陈惇竭力促成的,因为苏州如今的通商贸易离不开翻译,于是就成立了通译局,一个是培养展览会上所需的翻译人才,二是进行大规模译著工作。
巴斯图尔克的第一船书籍已经运到了,林州作为通译局的领头人,已经开始着手翻译,这项工作得到了在苏州寓居的费尔南和沙勿略的支持,他们四处推介着,果然引起了一阵热潮。
陈惇的印刷厂已经得到了官府的批准,依托印刷厂的书坊也兴办了起来,但书籍卖的还是不如报纸,当然报纸这玩意儿,一向红红火火,在苏州一问世,就风靡不已,不过报纸在其他城市的销售,都赶不上苏州。总体来说,是小城市不如大城市,北方不如南方,北方不如南方很简单,因为北方政治还是保守的,还有南北文化的巨大不合,南方的市民阶层比北方强大很多,这些人就是报纸的主要订阅者,在陈惇看来,他们在渐渐觉醒,他们不再满足于小民闷闷的状态,他们希望了解国家大事,这就为将来参与国家大事奠定基础。
至于小城市不如大城市,原因也很简单,商业活动的繁华水平,市民识字率的不同,自然促使大城市的报纸传阅广泛,行量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