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一百七十一章 考举人
想到这同考官却晃晃悠悠并没有离去,反而抓起他的稿纸,眯着眼睛看了起来。

这考官看了一遍,也没有什么暗示,转头就走了,留下陈惇舒口气,继续画起来。

等到交上卷子出来,陈惇只感到整个人几乎都虚脱了,回想自己在牢房一样的考场中所呆的十天,简直不堪回首,他此时唯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后再也不想来了。

回到自己所住的客栈,陈惇要了一碗热汤面草草吃了,便一头栽到在床上,连澡都不洗,脸也不擦,这一觉就睡了整整一天。

然而此时的贡院里,监临官、誊录官、对读官、同考官分别就位,收卷所中开始清点卷子并进行初步的筛选。但凡破损、污渍的试卷都会直接被剔除,用蓝笔标注。其余合格试卷则在弥封所将考生姓名严密糊住。

随后卷在在誊录所开始誊抄,誊录所用朱笔,如果考生的卷子出现错别字,誊录管必须在页面上标注出来。

八名正誊录官手下各有十二名书吏,正在紧张地誊写中。然而其中一名誊录官神色似乎不大好,手上捏了两份卷子,迟迟不肯动笔。

手下两个书吏深知其意,他们从自己誊写的卷子里抽出两份来,悄悄送到了誊录官手上,然后用两只手比划了一下,做出了一个“蜜蜂采蜜”的姿势。

没想到外房忽然走进来一人,道:“你们这一房誊录怎么这么慢,快点,对读官等着呢。”

等这人离开了,这位誊录官才愤怒地将手中的卷子扔在桌上:“……好个唐顺之,设一个对读官,还让我们怎么截割!”

书吏们大眼瞪小眼:“大人,这可怎么办啊,咱们可都是收了人家的……”

唐顺之道高一丈,为防止他们在誊录的时候做手脚,特设对读官,由负责对读的书吏,检查誊录的‘朱卷’与考生亲笔的‘墨卷’是否一致,标注是否正确。这样还让人怎么作弊,这位誊录官和手下的书吏面面相觑,心中都想着自己收的银子算是白收了。

十五位对读官检查两份卷子是否无误,不到天黑,就查出了两份卷子互相截割,张三的好段落截割到了李四的卷子里,导致张三的文章开头通顺,到了后面居然驴唇不对马嘴,被对读官揪了出来,送到了唐顺之那里。

“大人,这、这是……”书吏胆战心惊道。

“这不是上头吩咐的,”这位誊录官阴着脸道:“这应该是……考生私自贿赂了某个书吏。”

唐顺之当场发落了这名书吏,连带着这一房的誊录官也被关了禁闭,只等阅卷结束后重重严惩。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三千多份卷子终于誊录完毕,仔细核对之后,随即送至掌卷所,编上号码,然后封存墨卷,将朱卷分为八捆,对应八位同考官,盖上印记之后,送到了公堂。

公堂之上,唐顺之把朱卷分成小堆,用抽签的办法随机分派给同考官。同考官阅卷后,选出好卷子推荐给主考官,由一正一副两位主考官来决定是否录用。

主副考官坐在堂上,八位同考官分坐左右。负责监视阅卷的官员就坐在他们边上,瞪大眼睛监视阅卷过程。

大堂之上静悄悄地,只能听到纸笔翻动的刷刷声,考官们已经投入进了改卷大业中,好文章的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即所谓‘清真雅正’,而从四个方面进行称量,分别是“理法辞气”,根据这些评判标准,同考官们要给每份卷子写出自己的评语,大体程序就是:一眼看八股文段落、格式、错别字,有问题的直接剔除,没问题的接着往下看;如果阐述不正确、提出不合主流的观点、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直接剔除;如果这些没问题,就看文章内容,是否连贯、通顺、是否有承接、照应、呼应,是否言之有物,是否阐明中心,将其中的假大空剔除;再然后看文章的用词是否典雅、是否清醇——过了这些关卡几乎可以算是通过了考官的筛选,只要最后别被挑出什么“禁用字”来,就可以被考官评一个不错的评语,然后进行荐卷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一章 考举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