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东鲁传>477章 身后之事

久旱无雨的官道上,黄尘漫天。

四辆马车自合欢镇的几个方向相继驶上大道,并最终在村落消失的地方逐渐汇成一队。

领先的一辆马车,赶车的是个身形高大的男人,一袭黑衣,头戴凉帽,无从辨别眉眼,但是驱车的架势却让人过目难忘。

疾驰与颠簸中,他始终像是一株木桩,稳稳地盘坐在最前方,仿佛感觉不到迎面的热浪与风尘。

其后的一辆马车,赶车的是谭麻子。一左一右坐在谭麻子身边的,是短衣裋褐的腊月和北斗。而在后面车厢里坐着的,是若萤和朴时敏。

稍后紧跟着小侯爷的车马。赶车的和随从的,都是此次带出来的安平府的亲信。

最后一辆车上则坐着静言主仆,以及钟若荃。

这是若萤所始料未及的。

就在昨天夜里,钟若荃从济南城赶回了合欢镇。

具体情形都是从腊月口中得知的。

回来后的钟若荃,先是和母妹抱成一团痛哭了一场。

这次的事件,对于钟若荃而言,委实是一记重创。算来,他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太平之家。生意上的事情,历来由父亲做主,根本不用他劳神操心。

而今父亲突遭绑架,他觉得心里头的柱子轰然倒塌,一时之间,完全不知所措。

如何营救父亲,他毫无头绪,但却清楚地明白一件事:四房的不幸,都是四郎造成的。

他对若萤充满了怨恨,要不是汪氏和邻居极力拦着,他当真能冲去三房跟若萤拼命。

他不但恨透了若萤,也对极力阻止他跟去营救的钟若芹表示出了愤慨。

那是他爹,他要是不去营救还能指望谁?

如果可以,他真心希望自己能够替代父亲被贼人掳去。

对此,若萤只能保持沉默。她很清楚,当此时,她的任何劝解都有可能被误会成推卸责任、淡化事态的严重性。

钟若荃的怒气就像是洪流,单纯的堵塞有害无益,倒是适当地让他发泄一下才好。

倒是钟若芹的反应,有些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她从来没想过,那个书呆子会站在她这一边。

首先,阻止钟若荃前去涉险,这不但合乎她的意愿,也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钟二爷的手足之情。

他不希望钟若荃出事儿,这一点,跟大爷的计划完全相悖。

也难怪半夜三更的,亲兄弟两个会吵嚷起来。

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自然是最得老太爷欢心的大爷占了上风。

钟若英认为他书呆子气、软弱无能,遇事就知道躲避,非要等到贼寇杀进家门来才会抻头;说得就好像钟若荃会一去不回头似的……

对自己自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哪能如此这般诅咒?

钟若芹后来被大老爷罚去跪祠堂。其间大太太心疼小儿子,偷偷地打发了丫头去送吃喝,结果都被二爷拒绝了。

书呆子的犟脾气一旦发作,都敢饿死自己。

早间送行的时候,若萤瞧见了钟若芹。一宿没睡的他,估计也想了很多、挣扎了很久,整个人都灰扑扑地,双眼更是红肿得太过于引人注目。

时不时投向大爷的目光,说不出来的复杂伤痛。

看着他,若萤心下五味杂陈。

大房中也只有这么干净、善良的人了。

读书人或许有几分呆气,却不是不辨是非的糊涂鬼。成天在父兄的眼皮子底下晃悠,怎可能对父兄的言行毫无所知、所察?

但这就是他的为难之处了。

明知不对,但想要揭穿父兄的野心祸心,这种事岂是读书人能做的?

也难怪定慧会说,二爷往山上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天底下的读书人,有几个像她钟四郎这般狡狯世故?又有几个人敢于触犯律法,六亲不认、大义灭亲?

她也曾想过,倘若不是因为自己的血脉中流淌着秋语禅的意识,作为此间的一个人,很多的奇想异行,或许根本就不会有。

四房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作为准亲家的程家也赶来安慰。

程二姑娘的表现非常惹眼。打从消息一落地,她就赶过来了,一直在四房陪伴着汪氏母女。

街面上的人都说,她就跟正经的四少奶奶一样。而她的言行,似乎也早已将自己的命运与四房存亡兴衰绑在了一起。

人们都说,不愧是独挑油坊大梁的二姑娘,果然有魄力、有勇气、有担当!

但是腊月私下却对此表示出了质疑。尤其是在听到叶氏和香蒲为此感叹不已时,腊月甚至忍不住嗤笑起来。

香蒲便问他缘由。

腊月调侃道:“听姨娘说的,就好像和程二姑娘很知心似的。”

香蒲道:“我不知心,难道你知心?”

腊月道:“知心不知心小的也不知道,小的不过是碰巧听说了一些内情罢了。”

当下,他就把自己解手时,无意中听来的程油坊和程二姑娘的谈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叶氏和香蒲。

程油坊害怕四房会就此一蹶不振,毕竟是落在了山贼的手里,还能有好?趁着现在还有回旋的余地,他让闺女装病,暂时躲避一下风头。然后,躲着躲着,最后再寻个借口,黄了这门亲事。

但是程二对此却持相反意见。

在她看来,四老爷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四房的一切就会顺理成章地归到三爷的名下。而假如三爷跟着受到牵连,也一去不返,然则作为四房准少奶奶的她,岂不就能合情合理地掌握所有的财产?

<

状态提示:477章 身后之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