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诸葛亮为了能够安心北伐,曾经亲自率大军征讨南蛮孟获的叛乱,七擒七纵,只是为了能让他们心服。后世,蒋委员长亦有名言:攘外必先安内。不得不承认,国内的谩骂让他的政策戛然而止,以至于后来败退台湾。英雄,真的是所见相同的,面对劲敌石勒,沙场决战之前,刘曜还需要去做太多的幕后工作。只是,后来,他没有做好。
当时,刘曜的前赵面临的国内形势很不乐观,关中、陇右一带氐、羌等少数民族未予归化,属于谁给的钱多就给谁干活的那种,什么忠孝节义的东东,统统都是扯淡!长安一带的西晋势力也并没有被完全消灭,为了和刘曜抗争,常联合那些少数民族去进攻刘曜,搞的刘曜很头疼!
一个稳定的后方,成为了刘曜最迫切的需要。
很可惜,事情总是事与愿违,让刘曜更头疼的事情接踵而至。
320年,刘曜部下长水校尉尹车,连结巴氐酋长徐库彭反。
按说对这样的事情,一般的处理措施都是“只罪首恶,余者放生”就已经足够,但刘曜就是刘曜,他先杀了尹车,后来又把抓捕到的徐库彭及下属五千人全部杀死。
尹车是个小脚色,而且是自己人,反臣,杀了也就杀了。但徐库彭就不一样了,巴氐酋长!他及其五千部众的死彻底引燃了巴、氐人对刘曜强烈的民族仇恨。推巴、氐归善王句渠知为领袖,举行起义。一时之间,羌、氐、巴、羯三万余人尽皆响应,关中大乱,局势非常紧张。
叛乱因平叛而起,本来就不安定的关陇地区更加混乱。
后来,刘曜以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都督雍秦征讨诸军事,最后基本上平定了这次叛乱,徙巴、氐等二十余万于长安。接着刘曜又亲征巴、氐杨难敌,迁杨难敌部将杨韬等万余户于长安,随后又平定了奉州陈安的反叛。
一连串的叛乱与平叛意味着什么呢?劳民伤财死人。劳很多民,伤很多财,死很多人!刘曜军事上的成功掩盖不了政治上的失败。
看来刘耀是个不爱读书的人,否则,一定会想起当年诸葛亮平定孟获叛乱的谋略来,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正如荀子所说:兼并易而坚凝难。刘曜用武力征服了土地,却没有征服土地上的人心。
携大胜之势的刘曜紧接着就去进攻前凉张氏政权。这个张氏政权我们在以后的章节还要详细讲述,在这里略有介绍即可。
前凉,奠基人为张轨,西晋永宁年间任凉州刺史、护羌校尉,那个数次救援洛阳的北宫纯就是张轨的部下。洛阳被攻克后,晋愍帝在长安封张轨为凉州牧,一直以来是晋朝的地方官。后来晋朝南迁,与凉州不再接壤,于是凉州也就在事实上自成一国了。等到刘曜大举进攻凉州的时候,凉州牧已经传到了张轨的孙子张茂手里。
刘曜的大军长驱直入,戎卒二十万五千,临河到营,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时人感叹:“自古军旅之盛,未有斯比。” 凉州为之震怖。张茂以牛羊、金银、女妓、珍宝、珠玉及凉州特产贡献刘曜,向其称藩。刘曜遂署张茂为西域大都护、凉王等职,旋即班师。
没打起来。
进攻前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大体上可以这样来表述:
刘曜带了很多很多人去打张茂,二十万五千。时人称之:自古军旅之盛,未有斯比。还没开打,张茂就吓软了,马上俯首称臣,并送给刘曜一份大礼,刘曜得到礼物后很高兴,给张茂封了一堆官,然后就打道回府了。
没什么问题吧?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个在兵法上曾经说过,没问题!
真的没问题吗?
二战,日本有一个叫山本五十六的将军曾经这样评价在珍珠港事件中见好就收的南云中一:南云君就是个到珠宝店偷一两件宝物就跑的小偷。
刘曜的作为,就是那样的一个小偷。
二十万五千人的大军,在那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倾国而出了,足以撼天动地。人吃马嚼,日费万金。居然只是拿了别人送的两块糖就回家了。你说可笑不可笑?没有仗打,三军将士寸功不立,这就断了很多人指望这次征战升官发财的梦想,将士们必生怨气,合计我们是陪着皇帝老儿出来观光旅游的!些许礼物,不抵军费损耗十分之一,掏空了的国库哪里去补?
作为最高领导,刘曜必须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刘曜却只是在得到张茂的臣服许诺之后,居然高高兴兴的回家了。真奇怪,难道他不知道那种情况背景下的诺言,还不如厕所里的手纸来的实在。
到嘴的肥肉飞了,真是可惜!本可以吃的白白胖胖的刘曜完美地保持了身材。哦,不,大体力的户外运动让他比以前更加消瘦。
要知道,当年的韩信可是在齐国已经答应投降的情况下毅然发动进攻的。没别的意思,不打仗,拿什么建功立业,拿什么犒赏三军?
张茂只是臣服,并没有投降。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刘曜还是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在位期间,虽然实行的是胡汉分治政策,但同时又积极采取民族融合和文化同化政策。他自己称帝,表示他是北方汉胡各族的正统统治者,而让儿子刘胤做大单于以统治胡人。这样,就有效减轻缓和了胡汉之间的民族冲突。
此外,建立租赋制度,实行封建。这是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向中原王朝学习,对落后的胡人政权来说,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