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秘境异闻录>第22章

叔叔选择的下潜地点很有讲究,这附近海底的大陆架存在一条裂隙形成的狭长水道,是去年的联合科考活动中,由他们的无人潜航器发现的。这条水道十分狭长,越往里头越窄,到最后连无人潜航器也无法通过。他决定先去那里探索一番,说不定有新的发现。

我最佩服叔叔的一点是,他总能在短时间内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定,充分运用可以调动的资源,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次的南极之旅被他安排得十分紧凑,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抹香鲸号搭载的微型aip系统可以潜航150小时,其实它本来可以装备更强大的动力系统,使得在水下的活动时间大大增加,但为了能让会员们过得像在船上一样舒适,不得不做出牺牲。

艇上通常还存放了可供6名乘客4天食用的饮料和食品。现在我们只有3个人,理论上可以在水下不间断地生活一星期,考虑到南极大陆周围的海面大多为浮冰覆盖,潜艇无法上浮,因此每次的水下探索活动必须控制在72个小时以内。

我把潜艇上探照灯打开,它就像一枚缓缓下落的照明弹,把周遭漆黑一片的海底照亮,通过艇身上安装的几台水下传送回来的影像,可以“看见”四周的情况。

我们已经航行了几个小时,奇怪的是屏幕中只出现寥寥几尾鱼的身影,彷佛拖网渔船刚在这里“筛”过一遍。

已经离目标区域很近,叔叔一边看着电子海图,一边看着显示器。大概又过了十分钟,他指着屏幕上显示的一块深色区域说道:“小乐,就是那里。”

我把潜艇前部的探照灯都聚焦到他指的方向,调整了的焦距,现在可以看清楚它的真面目。

在直插入海底的斜壁上,开出了一个上下宽,左右窄的大口子,就像侧卧着的一个面貌无比丑陋的巨人,咧开了大嘴。它是如此的狰狞,让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真的要驶进去吗,心里直犯嘀咕。

对于总面积达到139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而言,这个口子就像用铅笔刀在非洲象身上轻轻地划了一下,确实是条微不足道的细小裂缝。但当它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如果换个自上而下的角度凝视它,会强烈地感觉眼前的无底深渊随时会把你吞没,那种因为惊恐而全身脱力的感觉让人很不自在。

“叔,真的要进去吗?”我扭过头去问叔叔。

他点点头。

“你确定?”我又问了一次。

“小乐,你是怎么了,这时候可不能退缩。”叔叔对我的犹豫不决有点不满。

他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坚定而有力。

艾达也把手搭在另一边的肩膀上,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兴奋,我能感觉到她的手在微微颤抖。

豁出去了,妈祖保佑,菩萨保佑,上帝保佑,不管哪路神仙,能保佑就行。

我小心翼翼地操纵潜艇缓缓地接近裂隙,握着操纵杆的手心不断地沁出汗珠。操纵杆在我手里,是不是该掉头跑……。

终于,我还是把潜艇驶进了“深渊”,叔叔松了一口气,搭在我肩膀的手上不自觉地加了把力。

裂隙两边布满了巨大的岩石,像一排排锋利的牙齿,我全神贯注的驾驶着潜艇在齿间穿梭。第一次这么专注地做一件事,身心俱疲,还是必须咬着牙坚持下去,因为稍有不慎,这张长满巨牙的大口就会把潜艇连带我们嚼个粉碎。

叔叔的嘴就没闲着,他喋喋不休地讲述他们的新发现。

根据他们研究,这条裂隙形成于一次海底地震,存在的时间不长,因为两侧岩石上的沉积物并不多。裂隙深入大陆,深度究竟是多少不得而知,他们的无人潜航器行进到距离入口30海里左右的地方就因为水道过于狭窄而无法继续前进。

从入口算起,已经航行了2个小时,前方的水道变得愈来愈狭窄,继续往前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的小型潜艇都无法通过,更别提二战时期德国体积更大的潜水艇。看来这次注定要一无所获,空手而归了。

抹香鲸号的头部和尾部的四周都装有小型的喷水推进装置,只要空间允许,借助喷水推进装置喷出的水流,甚至可以在原地360度旋转。但这些玩意纯电力驱动,是个吃电大户,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启用。

根据潜艇顶部的监视器显示,正上方有一处比较大的空间,足够抹香鲸号原地掉头,离开这个鬼地方。我操纵潜艇排出部分水,逐渐向那个位置上浮。

这时,艾达指着后部监视器的屏幕叫道:“快看,那是什么。”

我和叔叔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移到她手指着的影像。

不远处,一道巨大的冰柱从下方升起,随着时间推移和周围海水的冻结不断增大,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发生破裂,紧接着又是一道。

冰柱此起彼伏,封住了返回的路,更糟的是它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

在两极海域有个现象叫“死亡冰柱”,就是在极低的温度下,海水中的盐分被析出,逐渐结冰。冰柱会从海面向海底扩散,冻死沿途碰到的一切生物,所以才叫“死亡冰柱”。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冰柱的存在,但直到2011年,才通过安放在海底的水下摄影机首次记录了它们的存在。

叔叔不合时宜地科普着死亡冰柱的知识,把艇内紧张的气氛推到了极点。

但我们眼前的冰柱是从下方升起,这种反常的现象连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叔叔都闻所未闻


状态提示:第22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