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晨回到家中,提笔开始写起救灾的注意事项。
他按照之前的经验将雪灾分成三个等级:重大、较大、一般。根据受灾等级来确定要动员的力量。
为了防止府衙各级官员推诿,韩晨还仿照现代管理制度成立了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
将任务分配给各个衙门,这样就明确责任,制定时间表,完不成的要进行追责。
同时设立专门的救灾物资专用仓库,做到专款专用。
做好防疫工作,死亡的人在家属确认后要及时掩埋,如果暂时没有的,则统一到城外找地方存放,并用石灰对存放地进行消毒,防止瘟疫发生。
同时提出要以工带赈,这一点在古代也很常见。借民力来搞建设,又能防止让灾民养成懒散的性格。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灾后恢复生产上韩晨也是提出要给予帮助,包括减免差役和税收
虽然在宋代,官府的赈灾手段已经颇为丰富,但是这个时代的救灾效果还是很不好。
在此时,面临灾害的时候很多人都将其归于“天谴”。遇到灾害统治者就要先检讨自己为政的得失,很多时候会进行减膳、祈雨、大赦等活动,正所谓救灾先救政。遇到灾害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对政权有没有影响,就好比宋代遇到灾害就从灾民的挑选中身强体壮者配字从军,防止他们作乱。然后才进行救灾,很多时候都只是尽人事而已。
韩晨足了足两个两个时辰,这才长舒了一口气。休息了片刻后他拿起来细细地看了起来,将一些较为现代的词汇进行了修改,以防止理解有误。
看着天色将晚,韩晨赶紧吃了点东西便揣着小册子向府衙走去,时间很宝贵,必须争分夺秒。
看着府衙门前进进出出的人群,韩晨稍微感到一些欣慰,这样忙碌说明府衙还是在认真赈灾的,而不是在那里敷衍了事。
韩晨等了一会便被一个衙役领进了厅堂,望见孙思恭便行礼,“学生参加大府。”
孙思恭身上的官府很凌乱,面上也是多有灰尘,看得出是刚从外边赶回来。
“韩秀才如何来了?”听不出孙思恭的语气如何。
韩晨低头道:“学生前来,是向大府献策而来。”说完从怀中掏出自己写的《雪灾救助方案》递上过去。
孙思恭疲惫道:“辛苦你了,不知道秀才可有字?”
“学生不才,字晓之。”韩晨知道这是示好,感觉谦虚地报出自己的字。
孙思恭点点头便看起韩晨递上来的东西,他越看越心惊,实在是不知韩晨竟有如此的才能,果然如同王介甫所言。
“这是晓之自己所作?”孙思恭一脸惊奇。
韩晨微微一笑,“正是这几日学的所感所悟。”
“好好,如此甚好。”孙思恭高兴的连连称善。
韩晨淡定自若,“还请大府将府衙官员召集起来商讨一下,如若不合适或不完善也可以修改补充一下,最后还请大府决定详细内容。”
这样做,既然孙思恭和大家知道了自己的才能,又能让他最后拍板,让他感到自己能这里获得政绩,最起码一个广纳贤士、知人善用之名是跑不了的。
府衙的各级官员陆陆续续的回到了这里,这个时代没有照明设备,所以到了晚上搜寻工作也只能告一段落。
孙思恭将小册子递给了众人,不多时,这个小册子已经在每个人的手里都传了一遍。
“这是晓之写的,大家看看还有什么意见。”孙思恭指着韩晨笑道。
众人都是疑惑什么时候韩晨成了大府口中的晓之,称呼的变化让人觉得有些惊讶。
看着大家都不说话,韩晨有些尴尬,他知道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做出头鸟,孙思恭让大家提意见,大家又看到他对韩晨的态度,生怕自己说错了话。
“诸位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也怕有些地方不合适,故此才让大府将大家召集来讨论的。”韩晨诚恳道。
“这个其中号召让富商捐钱捐物,而不给度牒,那这些人还会捐吗?”
“我认为可以用别的方式,毕竟如果大量奖励度牒,总会是对税收造成影响,不如换成别的方法,可以在各处设立公开栏,张贴告示,进行奖励;也可以召开赈灾大会,上捐钱捐物的商人上台接受表彰”
韩晨想借此来扩大商人的影响力。
“这么大张旗鼓的表彰会不会影响不好?”有人质疑,虽说宋代商人地位已经很高,但是这样做还是有人会有所顾忌。
“这有什么顾忌?人家出钱出力,不论目的如何,总是救下那么多人。”韩晨反驳道,“救民与水火,这不正符合圣人之言吗?”
“居心不良,如何成为垂范?”许清走了进来正好听到这句便斥道。
韩晨也是昨日才听韩深说起这位与孙思恭不太和睦的通判,韩晨面向许清行了一礼道:“不知道通判如何能判定商人居心不良?”
人心隔肚皮,只凭借自己的判断就判定别人居心不良好像很多人都做过,所以许清根本不理会韩晨那咄咄逼人的质问。
“自古以来,莫不是如此,商人言利,没有好处他们哪里会去做这些事情。”许清振振有词,“既然秀才说了孟子,那你可知他的‘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韩晨心中冷笑一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难道不正常吗?”
他瞥了一眼孙思恭,此刻的孙思恭面无表情,但是对于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