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大魏霸主>第889章是你们逼朕出狠手
奴隶军队就碰得头破血流,伤亡了至少五六百人。

刘承永看到河池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人头,就知道河池早已有了防备,对于一支得不到后方支援的奇袭部队来说,发现就意味着被消灭,强攻是最傻的行为。

刘承永就想绕开河池,转而进攻河池东北的略阳县。结果又遇到农民护军的拼命阻击,张伦带着大股部队尾随而来,大为一举包围歼灭的架势。刘承永更加无奈的是,西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养马之地,无论胡汉,大部分人都会骑马,无数骑着战马的护军尾随追击,无论到哪,哪里都是人山人海。

连续苦战三四天,刘承永悲哀的发现,他身边已经不足两千人了。虽然他给武都郡民壮护军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可是护军却越打越多,第三天的时候从上邽城紧急支援的马队已经赶到了现场。

刘承永其实也明白了,此次偷袭行为已经失败了,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如何带领不足两千人马突围,根据目测,他周围已经吸引了将近三万人马。不仅是武都郡护军,还有其他各郡护军也都赶来助阵,特别是中亚开发公司一支大量工人武装人员正陆续赶来。

刘承永虽然悍勇,却不明白这正是所谓的人海战争,人民战争。

“我x,这帮龟儿子们,真能跑啊,追得老子快要没气了!”

刘承永收住向前奔跑的身体,狠狠的瞪了一眼身后的方向。在目光的尽头,地平线上已经扬起了大股的尘烟。

西北自古以来就民风彪悍,而且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无论胡汉,几乎人人都会骑马。虽然可以骑马,不代表可以马上突击作战,但是用来追刘承永所部这支残兵败将,显然是足够了。

秦州的护军,其实战斗力非常有限。远远比不上凶悍的獠人土著军队,在同等数量的军队下,刘承永所部的土著军队可以冲溃秦州护军。正面作战,刘承永所部也不算吃亏。

可是这些护军以宗族为单位,一旦怯战而逃,当地官府也不会以军法杀掉他们。但是却会把一面怯的旗子挂在他的门上,而且不可能私自摘下来。这个惩罚就非常重了,国人爱面子的传统是深入骨髓的。对于男人来说,顶头懦夫的名头,这辈子他都休想抬起头来做人。至于以后想要当官上进,对不起懦夫是没有资格享受这个待遇的,别说当官了,就连政府职能部门的最低级的杂役,他们都没有资格应聘。

这个惩罚对于爱面子的国人来说,那也太重了。真正的男人可以死,绝对不可以当缩头乌龟。特别是这个作战伤亡,还会在税收方面有一定的折扣优惠。一旦哪一个宗族出现了逃兵或不战而逃的人,惩罚就不会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当然战死的护军虽然不能享受魏国正规军的五十亩军恤田的待遇,但是政府会发放三万钱的丧葬费,而且子女、兄弟在从军、从政方面有一定的宽厚待遇。在恩威并施的政策下,时刻激励着那些护军,生命诚可贵,荣誉价更高。

护军的任务其实并不是歼灭多少敌军,只是充当袭扰的任务。让敌军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以战养战。刘承永所部刚刚停止休息,这边刚刚升起炊烟,马上护军就会从四面八方冲上来,可是一旦刘承永下令反击,这些护军就会拼命撤退,这边刘承永刚刚停止追击,那边护军同样停下来。一旦刘承永再想追击,他们也是同样扭头就跑。

想打打不到,想追追不上,这让刘承永所部的士气下降得非常厉害。

自从人类从地球上诞生那一刻起,战争就伴随着人类产生了。战争和文明始终交错,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又时刻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战争伴随社会的革命,带来新的格局。古代各个部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形成,也是民族大迁徙直接原因;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促成民族的独立和新生国家的诞生;国家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促成zhèng quán的更迭。

但是不可否认,每一次战争之后,人数的科学技术都会突飞猛进,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四次的神州沉沦,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一次战争dòng luàn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是对人类的伤害却越来越大。神州第一次沉沦,从西晋灭亡算起到隋朝建立,中间有二百六十多年不停的战争时期。可是到了第二次神州沉沦,五代十国时期,动荡也不过持续了不足百年。民国的军阀混战,也仅仅持续了三十八年,持续的时间更短,但是伤害更大。

华夏民族在历来的被侵入战争中,从来不缺乏血性,所谓的懦弱和普通百姓无关,那都是统治阶级的腐朽。一旦普通民众掌握着战争暴力力量,他们就会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绵阳。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入广州市郊区的三元里进行抢劫财物、qiáng bào妇女。激起了广州人民的激烈反击,上万名愤怒的百姓手持原始粗劣的武器,包围了英军的四方炮台。极为讽刺的是,英军居然向满清总督余葆纯求援,后世的清粉蛮夷还无耻的粉饰余葆纯那是顾全大局。

冉明作为后世之人,很清楚百姓之间蕴藏着的力量。只要有力的调配起这些百姓的力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华夏就不再是任人欺凌的绵羊了。

毛虎生的副将刘承永是蜀中武力值可以排到前十的猛将,而且不是一员光有武力,而无头脑的莽


状态提示:第889章是你们逼朕出狠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