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唐末战图>第一百二十九章 项城生死
,已经有了逐渐北上的趋势。

“必须在他们北上之前拿下项城。”孟楷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定下了决策,当即命令大军猛攻项城不止。

不过此时身在项城内驻守的赵犨的侄子赵明诚却在此时酝酿了一个专门针对孟楷本人的计划。

项城原本城池不大,内部守军也没有多少,孟楷手中七万多大军将整个城池团团围住,本来这是十死无生的大战,但是赵明诚却沉着冷静,指挥手下各军将士应对敌人的一bō_bō进攻。赵犨在陈州多年,依靠着家族子嗣训练出了一支家族军队,而且暗中积蓄甲兵钱粮,所以这支军队只忠于赵犨一个人,其战斗力也非常强悍,在面对十倍余己的大齐军却不慌不乱,跟着赵明诚牢牢把持着项城的各处城防,让孟楷多方攻击都无法奏效,反倒是被撞得头破血流。大齐军大部分将士都是裹挟而来,这些人打顺风仗可能丝毫不逊色精锐,但是一旦战局陷入僵持之时,其缺点立即暴露无遗,根本没有任何的耐心和韧性,在攻城不顺之后原本应该就地转入僵持,或者四面发起不间断攻势,逼迫城内的赵明诚分兵而战。但是这些人却灰溜溜的拖着兵器直接溃散而逃,即使孟楷勒令各部军将约束也无济于事。

不过猛攻三日未果之后孟楷倒也是看出了城内的虚实,所以在第二天之后聚集手中精锐于城南,其他三面则依旧如昨日一般,让大部军队齐上。如此一来在战役进行到最激烈之时,他亲率精锐悄然上前,突然发动致命一击,一举突入城内。

本来项城城池小,孟楷这一招虚晃突入城内之后基本上城池也就快告破了,所以在他率众登城之后,几乎所有的大齐军都一起纵声高呼,一瞬间低迷的士气也随之大涨。

不过孟楷不知道的是,他有心算计城内的陈州军,赵明诚也在算计他。孟楷在进入中原之后就一直作为黄巢的大齐军的先锋。这一路上数次大战几乎都是他在一力承担。其为人作战勇猛,智勇双全,而且临阵之际常身先士卒,率众冲锋。所以今天孟楷率军攻入城内与其说是他的计谋得逞还不如说是赵明诚有意放他进来的。

几乎就在孟楷登上城墙率军往里面冲击的那一瞬间,在城楼上指挥的赵明诚也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他一直隐藏的十几架床弩在一瞬间对准了孟楷突上城墙的军队中间位置,一阵射击之后,两边的弓箭手齐刷刷转变方向,硬生生的以箭雨截断了孟楷的后续力量,然后伸手一挥,身后无数身穿重甲的士兵奋勇而出,将隔离出来的孟楷牢牢的围在了里面。

“逆贼,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赵明诚手持长枪,亲自领军冲杀,虽然跟随孟楷冲锋的都是他手下的精锐,但是在被截断了后续的冲锋之后,孟楷突入进来的这一部分人手已经成了无本之木,而赵明诚却很显然对此算计良久,将孟楷困在瓮城之中后,四面八方都是他自己安排下的重甲兵,城楼上则以弓箭手代替,阻拦后续大齐军的攻城步伐。由他亲自领兵冲锋,重甲兵在这片区域内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孟楷根本就挡不住这如汤泼雪一般的攻势,很快将将围拢在孟楷身边的数百人一一斩杀殆尽,整个项城城南的瓮城内是血腥气漫天,遍地都是断臂残肢,孟楷自己也是力尽之后被抓住。

赵明诚直接将孟楷给带到了城楼上,这一亮相直接打乱了所有大齐军的进攻步骤,让原本还高涨的士气瞬间一落到底,战场之上主将被对方抓住,换了任何一支军队都会大乱,更何况是大齐军。所以赵明诚几乎就在对方混乱的一瞬间聚集了城内所有的兵马出城追击,将这场战役推向了高潮。混乱之下的大齐军根本没有任何反击的力量,硬生生的被赵明诚数千兵马追击了数十里,六万多大军彻底变成了漫山遍野的牛羊,任人宰割。

“孟楷,举手投降吧,学学如今的东北行营招讨使朱全忠将军,他投诚之后唐皇直接言称,天赐上将军。你的能力不比朱全忠差多少,投靠朝廷必有重用。”赵明诚大获全胜,几乎是一战彻底将陈州南部的所有大齐军全部打散,缴获俘虏无数。心情大好之下他居然对着孟楷做起了劝降工作。而且有了朱全忠在前,赵明诚觉得自己肯定能够说服孟楷投诚,到时候连带着这场项城大捷,他赵氏父子的声名必然会传遍天下,成为大唐新一代的中流砥柱。而且在赵明诚眼中,只要孟楷投诚,那么也会变成赵家的一份助力,虽然他今日赢了对方,但是如果再来一次的话难保自己会不会输,所以这一次他算是真心想要劝说孟楷投诚了。

不过事实却让他失望了,孟楷和朱全忠不一样,作为黄巢的心腹战将,他在黄巢军中一直以来都是最被看中的,而且孟楷本人对于黄巢也是忠心耿耿,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单独领军而黄巢却不派遣监军的情况发生。可以说,黄巢对于孟楷的信任在整个大齐军中除了尚让根本就无人可比。如此信任倚重之下,孟楷又如何会投降?他的性格决定了这一生都不会效忠第二人,所以赵明诚算是言辞恳切的一番话遭到了孟楷的一阵痛骂,说到激动之处,孟楷更是对赵明诚不屑一顾。

这种蔑视也深深的刺痛了赵明诚,盛怒之下的他直接将孟楷一刀砍了,首级和此次大战的战果连夜送往陈州,向自己的父亲报捷。只不过赵明诚不知道的是,此时他杀了孟楷,却让陈州原本还能够控制的局势彻底走到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九章 项城生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