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马过江河>201.凡人之争
山的尸骸残肢,再加上即将步入盛夏时节的温暖气候,谁又敢说郑谦的这个想法,是杞人忧天呢?

所以即便秦军就此退去,这河东城仍然还是要弃,早一天晚一天,并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如果今日挂帅御敌之人,仍是那位冤死的巨灵侯爷,可能还需要上报朝廷,等待天佑帝的批复。而周长安毕竟是皇子之身,离京之前又身怀陛下密旨、授其临机专断之权;所以无需奏报,他便可下令弃城。

眼下敌军有了可以轻易洞穿城墙的籍车助阵,正值兵锋大盛之时。而且河东城作为古战场,城墙经过特别加固,远非附近小城可比。如此一来,也就彻底摧毁了他们分兵驻守沿途小城,层层阻击秦军北上的美梦。

所以,依照现在的战场局势分析,全军迅速退守三晋首府——并州城,乃是不二之选。

不过,虽然并州城城墙坚实、或许可以抵挡籍车的威力;但经过这几十日的消耗之后,周长安麾下具有作战能力的士卒,仍有二十余万之多;那些还未撤走的本地壮丁、以及轻重伤病员,也高达十几万人。

而河东城与并州城之间,相距足足八百余里。这么多的人,踏上如此漫长而艰辛的撤军之路,实在是祸福难料。

然而,当周长安召集了麾下的众位将官,商议撤军事宜的时候,几十位各营将领,非但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更争先恐后地要求为大军殿后!第一次体会到军心可依的周长安,在百感交集之下,亲自率领天佑军八千精骑,由河东北门杀出;而郑谦则带着剩下的壮丁与残兵,在大军的保护之下,凭着周长安用性命拉扯出来的战场空间,开始由南门突围。

其实,他们选择突围的时机非常恰当。由于秦军刚刚得到籍车相助,对于这种新东西的操作方式还不甚了解;所以本着以战带练的原则,他们并未在第一轮的齐射完毕之后,立刻对城墙发起攻势。

当陈子陵接到探马回报,说北燕军主帅周长安,亲自率领一支近万人的精骑,自北门杀出重围之后,陈子陵也同样并未在意。

毕竟他眼前的城墙之上,仍然还有源源不断的守军增援;而周长安率领的八千精骑,也是他叩在手中的一张王牌。如今北燕军有此异动,想必是被籍车的威力吓破了胆子,想要试探出一个好机会来,一举毁掉这批新式军械。

陈子陵与周长安在这区区河东城下,足足对峙了个月有余。所以他根据惯性思维,已经把周长安弃城的可能性,遗忘在了脑后。

况且秦军虽然也有骑兵的编制,但没了黑骑的辅助,余下的大多都是哨探轻骑,战斗力并不算强;所以从实际角度来看,他们拿这一大批北燕精锐骑兵,并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不过,如果周长安一旦敢打他军械粮草的主意,那么十五万精神足满、枕戈待旦的二路援军,也定能将他们全部留在这里。!

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之后,河东城的西侧城墙,已然是千疮百孔;而那具挂满了秦军将士残骸血肉的城门,也轰然倒地,向秦军敞开了怀抱……

通体酣畅的陈子陵,当众发表了一番获胜宣言,并亲自拎着战刀,一马当先走入河东城大门。然而,他还没能走出几步、便被一伙隐藏在城门之后的伏兵,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更险些被人一刀剁掉了脑袋!

匆忙退出河东城的陈子陵,急忙传令手下将士,冲入城中剿灭残兵。这些自愿留在城中阻击秦军的人,虽然不算太多,却胜在战斗意志极其旺盛。这一场巷战打下来,直到太阳西沉之时,藏在民房之中的最后一名北燕军,才被秦军的一支搜索队发现……


状态提示:201.凡人之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