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司马懿忽悠住宦官王公公后,又悄悄写了一封奏章,派人火速送回许昌,呈给曹丕。奏章的内容是说,宦官王公公不懂军事却要胡乱指挥,一味逼迫将士出城和蜀军正面野战。
司马懿在奏章的前半部分里详细分析了现在的敌我态势,他说蜀军拥有火器,杀伤力非常惊人,己方虽然有几倍于己的兵力,但是如果放弃了坚城的掩护,而且和蜀军野战,根本无法抵挡蜀军的进攻。
司马懿关于双方战力的这些分析其实不是第一次呈报给曹丕了,之前朝廷中也有很多大臣质疑过司马懿的固守策略,认为他坐拥二十多万大军,数倍于蜀军的兵力,且龟缩在坚∟,城中,实在是无能之极。很多大臣都以这个理由弹劾他,想请曹丕下旨严令他主动出击。
司马懿当然也就这种弹劾发出过书面的辩解,那些辩解之言和这封信的内容也差不多。司马懿的这些分析非常中肯,充分说明他极具战略眼光,对形势的把握非常准确。
而曹丕因为试枪、试炮也见识过火器的可怕威力,所以对司马懿的判断很认同,加上他对司马懿这个帮他夺得王位的老师很信任,所以才顶着朝中大臣的压力,一直支持他。
司马懿在这封的奏章后半部分说,宦官王公公自称握有皇上的密旨,可以号令三军,他越过自己,强行要各支部队的主将听其号令。
这个王公公还打算召集各支部队的主将,直接对他们下达出击命令。司马懿认为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如果他真的那么做,很可能会葬送这二十万大军。最后他恳求皇帝召回这个宦官,以免他继续扰乱军营秩序。
曹丕收到司马懿的奏章之后大为震惊,他当然是相信司马懿对形势的分析的,知道现在的情况的确只有依托坚城固守,然后用优势兵力威迫着蜀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魏军一旦主动出击和蜀军打野战,那就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了,魏军恐怕真的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更令他震怒的是这个宦官竟然那么大胆,竟然敢假传圣旨,在前方部队中乱命夺权。他的确是给了一封密旨这个宦官,但是密旨的意思是,如果司马懿有反叛的迹象,就调动人马拿下司马懿,夺其兵权。
可是没有说在司马懿没有反叛迹象时,就将他的兵权夺过来啊。王公公这样做明显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曹丕不由得大感后悔派了这个宦官去襄阳。
因为前汉十常侍乱政的教训,他对于宦官的使用已经十分谨慎了,所以他并没有赋予这个宦官太多的权力,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监军身份,只是吩咐他暗中调查司马懿是不是有反心。
谁知道这个宦官竟然胆大包天,一旦离开了宫廷,到了部队上,竟然敢这么胆大妄为,连堂堂大都督也不看在眼里。
曹丕马上派了一拨人马,连夜赶去襄阳前线,想将王公公召回朝廷问罪,以免他继续干扰前线的战事。可是,一切都已经迟了,襄阳和许昌虽然不是隔得很远,可是毕竟有段距离,古代的交通最快就是骑马,可是马的平均速度也不过一小时几十公里,从司马懿送出奏章到曹丕派人过来,这一来一回着实耗费了不少时间。
这么多的时间,一切该发生的早已发生,当然,这些时间差都是司马懿预先算计好的,他肯定得留下足够的时间给自己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不可能让许昌来人坏了自己的好事。
司马懿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怂恿宦官王公公以他的名义召集城外各支部队的主将过来一同商议军事。司马懿跟他说,用他的名义召集他们,再由他亲口布置这次军事行动的计划,这样到时候这场胜仗就实打实的算在他的头上了,到时候立下不世之功的人就是他了。
为此,司马懿还亲自制定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围攻蜀军的军事行动方案。这份方案很详细,很缜密,就算给任何军事专家来看都挑不出毛病,只会赞叹制定方案的人是个军事天才。
王公公拿到这份行动计划如获至宝,他虽然不懂军事,但也看得出这份方案制定得很好,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他认为,按这套方案行事,蜀军必然会被一举击溃,甚至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不得不说,他的估计是很正确的,至少在以前是正确的。司马懿并不是随便拿套方案给他的,这套方案的确是一套很出色,很完善的军事行动方案。
如果按这套方案去做,的确可以全歼几万人马,前提是,这些人马是传统的冷兵器部队。而且,就算是刘厚的火器部队,应付起这套攻击方案来,相信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才能取得胜利。
司马懿之所以那么尽心尽力帮王公公制定一套真实的、完整的进攻方案,是怕王公公懂行,看出破绽来,所以才用一套真的方案忽悠他。反正他知道,这套方案永远也没有实施的那一天,所以就算给他一套真的方案也没什么关系。
而蒙在鼓里的王公公完全不知道司马懿所想,他颇有给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意味,是的,他现在很感觉司马懿,司马懿明明制定出了那么完善的行动方案,却将它给了自己,让自己出面布置行动,这种不居功,勇于将功劳让给人的表现让他非常满意。
他下定决心,这次立了功回去后,一定要替司马懿在陛下面前多美言美言几句,不能总让老实人吃亏嘛。当然,也许全天下只有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