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电视女主播>第四十一章 阻力

刘红实行改革以后的第一个月,各个频道都没有完成台里下达的广告任务。职工的工资按照规定和完成广告任务的比例发放,因此工资拿的最多的人只有原来的80多,最少的还不到原来的50。

那些年龄高、职称高、工资高的三高职工因为台里取消了职称工资,自己的工作量又赶不上年轻人的,收入下降幅度最大,牢骚怪话也最多,成为了电视台改革当中最大的阻力派。他们去找刘红反映问题,被刘红干脆利索地批驳了回去。

他们又转而去找曹建华反映诉求。

曹建华的面子比较薄,心底也很柔弱,听了几个老职工的意见便顶不住压力了,带着幽幽的表情地找到了刘红,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刘台,不知你知道不知道,现在台里的职工对改革的意见特别大?我们是不是暂缓实施一些激进的改革措施?我觉得首先要收拢人心、凝聚共识,然后再稳步地推进改革。”

刘红听了曹建华的劝告心里十分恼火,本想对他发上一顿脾气,但是一想今后的工作还需要他的大力支持,于是耐着性子给他讲道理,介绍自己在东海市进修的时候学到的古今中外艰难改革的例子。

最后,刘红语重心长地对曹建华说道:“曹台,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坚决贯彻落实改革方案,我保证很快就会取得显著的成效。到了那个时候,全台的职工一定会感谢我们班子的。”

曹建华的耳朵一向比较软,听了刘红的谆谆教诲,无言以对,只好硬着头皮表示道:“你说的有道理。归根结底我还是支持改革的。只是希望一切都稳妥、稳健、稳定。”

半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除了新闻频道勉强地完成了广告任务,其它频道和部门的业绩惨不忍睹。全台的干部职工没有一个月拿过全工资,一些职工的家庭开销都出现了困难。

一时间,安西电视台人心浮动,一片哀鸿。

老台长孙维德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一直十分关心电视台的事业发展。他听说电视台的情况以后,专门给刘红打来了电话,详细询问了改革的进程和目标,对刘红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

最后,孙维德叮嘱道:“老章、老翟和小陈是很不错的同志。他们建台的时候就来了,是电视台的元老。老人是个宝哇。”

刘红笑着问道:“孙台长,您说的太对了。这些老同志工作非常认真,电视台就缺这样的好同志。”

孙维德接着说道:“听说他们的工资都拿不全。”

刘红耐心地解释道:“孙台长,你不知道,现在电视台的开支比您当台长的时候大多了。一年没有几千万广告收入的话,真的就影响到职工的收入了。”

孙维德说道:“台班子可以向市委反映啊,争取财政多拨一些钱嘛。”

刘红说道:“您不知道,市委正在酝酿把我们这样的事业单位改制成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资金压力太大了。”

孙维德慨叹了几句便挂了电话。

没过两天,调到市委办公厅的前任台长余思维又打来了电话。

余思维客气地与刘红寒暄了几句,然后切入正题:“咱们电视台是党和政权的喉舌,是沟通人民的桥梁,导向金不换啊。”

刘红笑着说道:“余台长,您虽然离开了电视台,但是一点也没有忘记电视台的职责和使命啊。”

余思维感叹地说道:“虽然离开电视台了,但是永远不能忘记宗旨啊。无论如何职工的心不能散。如果心思散了,工作就会出问题。如果工作老出问题,就会影响到喉舌作用的发挥。”

刘红说道:“余台长,你说话还是那么富有哲理,叫人受益匪浅啊。您对电视台的改革有什么高见,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余思维大笑起来:“我哪有什么高见啊?我倒是有个小建议供你参考。”

刘红说道:“您说吧,我一定谨记在心。”

余思维说道:“新闻采编和广告经营恐怕要分开,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样获得的效果可肯会更好一点吧。”

刘红笑着说道:“余台长,你说的太好了。我们一定照办。”

刘红突然发现近期关心电视台的领导干部一下子变多了。她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几个这样的电话。开始的时候,她还能耐心地解释,后来工作一忙也就三言两语地打发完事。

在当时那个年代,电视台是一个热得发烫、门槛很高的单位,一般人是很难进来工作的。进来的不少人都是凭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些人自然通过自己的关系把电视台改革的惨状反映到了市委市府。

市委书记杨为民得到舆情以后高度重视,立即派出市委宣传部长带队的工作组到电视台调研实际情况。

杨为民私下里特意把刘红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当面询问电视台的实际情况。

刘红一五一十地向杨为民做了详细的汇报,然后把心里面的委屈和苦恼也全部向他倾诉了。

杨为民听完以后笑着说道:“你们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照搬,是真正的独创和探索,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一些问题也是难免的。今后,你在处理涉及到广大职工利益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行,把思想工作做到前面,让职工理解和消化以后再实施,效果就会好一点。没有关系,你不断地通过这些磨练,一定会变得更加成熟的。”

听了杨为民的一席谈话,刘红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阻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