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民国草根>第三百一十四章 布
买卖,其多半的利润赚取,都是在高速的销售与不断的生产的过程之中进行的。

而纺织行业,最为忌讳的就是积压了。

就好像是服装的流行一天一个模样一般,布匹的印染手段以及纺织手法,也是在不停的改变的过程之中的。

若是一批次出产的布料,只需要三到五天就能被市场完全的消化的话,回笼的资金完全可以应付接踵而来的新流行,而他们也可以腾出手来,毫无压力的生产新的产品。

但是若是在市场上销售的十分缓慢,迎接到了一波新的流行,甚至是连季节都过去的话,那这剩下的布料,可真算是真的砸在手中了。

哪怕是转运到并没有那么时髦的内陆城市,也需要贴上本来不需要的运送与人工的成本。

赔上一大笔的额外消耗了不说,还要祈祷能跟得上『潮』流的竞争者的新布料不要一前一后的跟他们的积压品选择在同一时期打入内地市场。

一旦这种事儿发生了一次,从此以后就要比自己的竞争厂子最少落后一个季度。

钱是越赚越少,就连新产品,也要跟不上计划了。

德国的德星牌的洋布,就是因为对于日本布匹的冲击不够重视下才吃了大亏。

待到他们的厂长发现莫名的发生了库存积压的问题了之后,再想要调整的时候,就有些来不及了。

等到他们重视起来,并重振旗鼓的时候,却发现日本布只用了这一个小季度,就在胶东半岛上站稳了脚跟并抢占了大半的市场。

那么他们是凭什么呢?

便宜,以及一个季度能更换两种甚至更多的花『色』的新『潮』劲头。

就好比日本布卖的最好的是平价的16支纱,针脚粗疏,普普通通的质量,却也是当中最受欢迎的布种而无其他。

这一件布出厂的成本价大概在14955块大洋左右,贩卖到布料市场上的批发价大概是200块的样子。

这就让厂家得到了出厂的近50块大洋的利润。

然后在布庄接收了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价格浮动。

这一件布的标准尺幅为一百米,当然了,在中国的度量衡当中,也就是越等于三百尺的样子。

这流通到了市场上的价格一般会在批发的基础上再加上50块钱的利。

也就意味着,一尺布的价格大概在八角五的价格。

而成人若是想要做一件半长的中山装,最少也需要五尺的长度。

这里外里就需要付出四五块大洋用于布料之上。

你说若是你是一位掌握着家庭经济命脉的主『妇』,在进了布庄之后,要为一家三口添置一身新衣,你是会选择一尺八角五的布料还是会选择一尺一元钱的布料呢?

毕竟单瞧着单价好像没多少的差距,真要是动辄就要来上一丈两丈的布料的时候,这里外就要差出一两块大洋的金额了。

与日本布的便宜的成本相对比,德国布一件可能就需要200块的成本价实在是没有什么价格优势。

那么问题又来了,同样在中国兴建的厂房与招收的工人,为什么日本的纺织品就会如此的廉价呢?

难道是纺织工艺更加的先进,对于工人的『操』作与人数要求的更低一些嘛?

若是此时陈介夫就站在邵年时的身边的话,这位懂行的人一定会说,不!完全是因为日本人比之德国人更会偷工减料罢了。

他们的机器与德国纺织机器的原理基本相同,且并不比德国的先进几分。

但是,他们日本的纺织厂为了杀进中国,特意在倒数第二道工序上,做出了一个十分狡猾的调整。

那就是布匹的抻拉。

他们将机器的抻拉扭矩调节到了最大的程度。

当一匹布挂上了浆之后,还需要通过人力或者是机械之力,将布料朝着两头扯动,一方面是为了让布料在晾干之后不会产生褶皱,另外一方面则是扩张布料的延展度,让原本只有100米长的布料通过展平不会产生抽抽,缩水,折叠等减少长度的问题。

这本来是对布料很有好处的一道工序,却在日本纺织厂有些变了味道的机器运作下,把布料的延展『性』给拉到了最大的极限。

那么这一到工序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原本只有100米的布被外力拉到了105米,这会让布料更薄,更脆,一些通过高温烫花或者高压按压出来的暗纹,会成为最先承受不住外力的部分,当穿着这些布料的人们拿回去浆洗一两次,或者是放在箱子底压上一个季度之后,你再拿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位置早已经碎成了齑粉。

不是『露』出一个硕大的洞洞,就是针织纱从当中断裂开来,一抽到底,变成了无法复原,甚至都打不上补丁的烂布。

简直就是坑钱的最为直观的样品了。

可是就算是这样,普通的老百姓不清楚其中的道道,那些干纺织的内行人会不知道吗?

卖布料的商贩与老板们也并不全是见钱眼开的『奸』商,他们为何就不提醒一下自己的主顾,让他们选择更结实耐用的布料呢?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价格。

这些老百姓们明知道日本的布料很差,但是他们之所以会制作新衣服,为的就是出去参加一些体面的事情所用。

对于这种不是天天穿,只能穿一两个季度,甚至是为了面子还不能总是穿的一成不变的场面服装,他们不图便宜,他们又能图些什么呢?

再加上购买花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四章 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