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仅仅是硝石和铅,军需品中的精铁;文化用品中的儒学典籍、佛家经书;日用品中的铁锅、铁针、陶器、瓷器、丝织品、布匹、茶器,甚至于市场上流通的铜钱,等等等等各类物资,扶桑都需要从中原进口。
以往,这些物资绝大部分来自江南,但江南深受倭寇袭扰,因此大周朝廷对扶桑人的态度并不友好,每年有资格合法到大周贸易的扶桑商船不过10多艘,这些船能运输的物资对扶桑这个国家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因此,扶桑市场所需部分,只能来自李家走私。
走私品的价格自然让人瞠目,因此织田信长和堺市的商人们希望能够从齐国获得一个直接贸易的渠道,从这里购买较为廉价的唐物(扶桑人对中原商品的称呼)和各种军需品。
相对蒙兀人,扶桑人的要求有一点很让人欣赏,那就是他们没有要求更高的政治地位,如果只是贸易,齐国方面没有反对的理由。
但敏感的战略物资也不是随便出售的。
比如说硝石。
虽然齐省已经大规模铺开硝田作业,辽南那些较早收复的地方也有,而且齐省本身有些天然硝石矿藏,还有从天竺商人手中购买的部分,这些全加起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硝石需求并无问题。
只是,徐世杨心里对扶桑有一些野心,现在腾不出手来,不代表以后他不会征服那些岛屿。
因此徐世杨并不想帮助那边拥有太强的军事实力。
何况扶桑出倭寇,与汉人也是有仇的,给他们军事上的支持,说出去对未来的政权名誉也是一种损害。
因此,徐世杨向齐王建议,对扶桑的直接出口应该局限在非军事物资上:
比如布匹、文化用品(齐省的造纸工业可以对扶桑倾销)、酒、玻璃器皿、盐等。
而涉及军用的敏感物资,比如:铁器、硝石、鸟枪乃至成品火药,宁愿让李家赚些钱也要倒一遍手。
齐王本人对此没有太大意见,虽然他有些心疼那些被李家赚走的钱,不过李家如此恭顺,给点好处也是理所应当。
因此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
……
江南自然不会派遣使节恭贺齐王登基,不过,私下里派家人或亲信来的豪绅家族却有不少,有些人背后甚至有部堂级高官支持。
这些人不在意徐家到底是称王还是直接称帝,他们只关心齐省对外出售股份的产业,能否真的给他们带来利润。
此外,还有很多人希望能够讨价还价一番。
这方面,齐王府负责接待的官员也只能让他们失望了。
因为齐省对外出售的工厂股份价格已经是齐王所能接受的最低价——本来对外出售工厂股份在很多人看来就不是盈利的做法,降价出售股份还得考虑齐人自己的感受。
不过齐王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别的好处:比如江南汉人可以在齐王辖下的土地上开设工厂,只要照章纳税即可。
只是他们不准侵害齐王的专利权。
齐省有一个直属于齐王,由户部、工部和刑部监管的专利局,不论是涉及到民生还是军器,只要是有用的发明,创造者都可以在这里申请专利。
齐王和齐国政权会对这些专利进行考察,如果有市场,就会投资量产,所有获利都会按照比例给予发明者一份专利费用。
但没有正式授权的企业,不准生产、仿造这些专利产品。
江南来的投资者对此有些失望,毕竟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一个是收购江北那些盈利丰厚的企业股份,另外一个就是想获取齐省的技术——特别是玻璃生产以及大规模造盐的技术。
然而这些都是保密的。
如果在江北生产江南的特产,那么他们有什么必要到江北来投资?直接在江南生产然后把成品卖到江北来不就好了?
齐王的官员对此的回答是:“避税。”
齐国有一个直属于齐王的强力部门,名字叫做海关。
奢侈品,比如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进入齐国市场都要缴纳高昂的关税。
如果是齐省能够生产,但产量不大的非必需品,关税甚至能够达到2倍货价以上。
把关税平摊到商品里,这些商品价格一定高的惊人,怎么可能在齐国卖出去?
但若是在齐国领土内生产,那就可以完美避开关税,成本和少量税收之外的收入都是利润,这就可是个不小的差距。
齐国的官员还提醒江南来的投资者:在齐国生产各类物资,能够抢占的市场可不仅仅是齐国自己。
这里还包括有高丽王国的市场,以及蒙兀的转口市场。
此外,齐国的领土面积还会扩大,市场自然也会随之扩大,如果价格合适,多少好东西都不怕卖不出去。
这些,可都是钱啊……。
齐国官员的说法,对这个时候的人们来说蛮新鲜的,不过大家都是商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油条,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如果只为求财,按齐国的法律开办工厂或作坊,确实能狠狠赚上一笔。
何况,齐国特有的工厂股份售价,其实也真算不得高。
有些人还得回去跟自己的后台商议一下,不过也有些人此时就能当场预定一部分自己感兴趣的工厂股份了。
总之,这边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
最后一个向齐王派遣使节的,居然是女真人!
勃极烈完颜宗弼以大金皇帝完颜亶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