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名将基因库>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原、雁门二郡

随着张燕的投降,上党之役也算是告了一个段落,裴青完全收复了上党,这不仅意味着他的地盘扩大了一个郡,也意味着曹操、袁绍都梦想得到的并州被裴青捷足先登了。

裴青得到消息之后大为高兴,拜裴潜为上党太守,庞舒为上党郡尉,又拜张燕为归义将军,封襄垣亭侯,校检司隶校尉部贼曹,并且准允从本部人马中精选两千人作为部曲追随。

对于裴青的封赏张燕还是很意外的,虽然被调出了上党,可现在的张燕还是一个有实权的人物,因为他负责整个司隶校尉部的治安问题,而且还能继续统领两千旧部,这就相当于是裴青给了他两千私兵,刚刚投降的人都能有这样高的待遇,这可实在是太少见了。

本来张燕都准备回家养老了,毕竟自己曾经掌握着百万黑山军,只要振臂一呼,就能够对任何一家势力造成威胁,谁也不会放心任用自己,可是裴青就敢让自己独立带兵,而且还是在整个司隶校尉部活动,范围还包括黑山军曾经活动得十分猖獗的河内郡,张燕自问就算是换了自己都不敢这样做。

“这个裴公,不得不说,胸怀的确够广阔,如果换了袁绍的话,估计也就是一个闲职,而且还受到严密的监视。”想到这里张燕不由得浑身冒冷汗,幸亏自己当初没有投降袁绍,否则的话后半生形同软禁,哪里会有今日的风光?

与此同时张燕也决定好好干,绝不辜负裴青对他的信任,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在裴青的麾下有许多都是出身于黄巾军的将领受到重用,比如徐晃、周仓等人,所以他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忠诚的话,裴青也一定会重用自己。

割据一方的梦想已经破灭了,其实在一开始张燕早就觉得这一天来的不会太晚,他的割据终究不会长久,只不过他一开始看好的其实是曹操,然而曹操的发展实在令人失望,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现在具有了兖州的全部,河南尹和青州的大部,看起来跟裴青差不多,可问题是当裴青开始起家的时候,曹操都已经有有一份很大的势力了,而且裴青最近又打败了袁绍新得了上党,威望日隆,蒸蒸日上,根本不是曹操可以相比的。

在这种情况下张燕当然希望能够早一天抱上裴青的粗大腿,以便将来有所成就,可以像周仓、徐晃等人那样拥有从龙之功。

张燕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大表忠心的办法,于是他面见裴青,建议裴青乘着上党收复之际索性一鼓作气劝降太原和雁门这两个郡,因为并州的其他郡都被异族所占据,所以只要再得到这两个郡,就相当于是控制整个并州了。

裴青闻言果然大喜,对着张燕说道:“难为你能够如此操心,由此可见你忠诚为国的一腔情义,此事我已有打算,可令出身于太原豪族的王凌和王晨兄弟一起前去劝降太原,至于雁门,如今的雁门太守正是郭淮之父郭蕴,可令他去劝降,相信我劝降这两个郡的难度不是很大,只不过我大汉十三州部之一的并州,如今竟然只有这么一点地盘,思之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我在想着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驱逐那些异族人,重新掌控被异族蚕食的我大汉的土地。”

张燕一听此话顿时倍感鼓舞,他之前据守上党,就没少受到匈奴的打压,幸亏上党地形险要,匈奴人很难过来,要不然的话估计这里也会成为匈奴人肆虐的地方,裴青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足见目光长远,雄才大略,自己算是跟对了人。

裴青并不是为了敷衍张燕,而是真正的想到了劝降太原和雁门这两个郡,这两个郡本身就归属朝廷统辖,只不过后来因为黄巾之乱和黑山军肆虐,再加上原并州刺史丁原被杀,吕布等大批猛将投降董卓,使得并州兵力大受削弱,这才中断了与朝廷之间的联系。

太原郡因为地理环境险要,所遭受的匪患其实并不严重,然而因为和朝廷之间断了联系,所以实际上这里由当地的豪族来掌控,在这其中主要是祁县王氏,阳曲郭氏这两大家族,只不过后来随着王允被杀,王氏家族的力量遭到了极大削弱,王氏幸存的子弟王凌和王晨先后投奔裴青,导致王氏在太原的影响力大减,只不过王氏又和郭氏联姻,这让家族的影响力再度提升,所以当今的太原太守只不过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实际上却是受到王郭两家掌控的。

而至于雁门,这里可是郭淮之父郭蕴作为太守而掌管的地方,现在郭淮又在自己帐下听用,相信郭蕴一定会选择投降的。

事实证明裴青的预料没有错,王凌、王晨来到太原之后,根本就没有怎么费力,当时的太原太守就宣布归降了,这个太原太守本来就是个平庸之辈,不过是仗着王氏和郭氏的支持才做上了太原太守的位子,现在在归降之后直接请辞,希望裴青再派贤良前去任职。

裴青也没有拒绝,直接委派王凌为太原太守,虽然这样做其实有些危险,因为王凌本就是太原豪族,现在又派他做太原郡守,恐怕更会让他家族得势,很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不过裴青也相信王凌不是傻子,不会看不清形势,他王家虽然在太原是豪族,可是却也没有能力跟自己对抗,最终的结局不过是家破人亡罢了,所以王凌一定不敢存有二心。

王凌自己都没有想到裴青会让他做太原太守,因为只要不是傻,谁都知道让他这样的当地豪族子弟做当地长官会意味着什么,然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原、雁门二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