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现在评审委员会里的那些克隆专家,虽然看似没什么科研成果。
可他们却是这个世界上,到目前为止,最具前瞻性的科学巨匠。
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公司里的那些科研人员,才可能少走歪路,并且走的更快更远。
不过现在公司要面对的问题是,该如何解放公司内部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虽然现在何小君不断跟自己抱怨,说这些专家卡的太严了。
明明公司里很多科研人员,提出的好多不错的创意,可却都被他们给否决了。
这是对科研人员的不尊重云云。
可肖锋却知道,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那些专家知道,就算让这些科研人员真的去搞这些项目。
最后肯定也搞不出结果来,只不过是白白浪费时间和钱,所以他们才会否决了这些人的创意。
虽然现在第九实验室是日进斗金,财大气粗的状态。
可毕竟他们不是欧美日本,那些底蕴深厚,背后往往都有大财团力挺的公司。
人家可以接受成百上千次的失败,因为他们底子厚,承受得起。
可是第九实验室,现在根基还很薄弱,而且他们身后的财团,现在才不过初具雏形。
所以肖锋才会要求这个评审委员会对科研立项,严格把关。
一方面是他不希望在没前景的项目上浪费太多的钱。
而另外一方面,浪费太多时间在一个注定失败的项目上,也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至于说公司现在很多科研人员提出的科研项目,实在经不起推敲。
肖锋觉得,这绝对不是科研人员的问题。
应该说,他们一方面还没有适应现在公司的这个审批制度,对于审批委员会里的专家们的口味还没有摸透。
另外一方面,就是现在第九实验室还没有找到正确使用这些科研人员的说明书。
同样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国科学家,同样一批人在国内,也许就会在实验室里碌碌无为的厮混终生。
可为什么到了米国之后,同样的一群人就能迸发出超常的活力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看看米国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排行榜,还有在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的权威排行榜。
我们就能发现,排在前十的很多都是国内出去的科学家。
为什么到了米国,他们就能创新了?而在国内就搞不出来呢?
说到点上,肖锋就觉得,现在国内的科研环境还是太过薄弱……不能说了……
而第九实验室目前在这方面,肯定也应该做的不够。
否则公司里这么多的博士,硕士,难道他们都是傻瓜?
要知道这些博士和硕士,几千人啊,大多都是名校毕业的。
光是海外名校毕业的就有一千多人,国内顶级名校毕业的也有好几千。
能够在竞争那样激烈的名校里杀出一条血路来,就足以说明这些人的实力了。
而现在他们在第九实验室勤勤恳恳,可肖锋却并不希望,这样的科技精英,最后只成为一个只会唯唯诺诺的实验人员,或者数据抄录手。
那么该如何激发这些人的创新能力呢?
说到点上,就应该还是从公司的管理制度方面下手。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业界的一位传奇大拿,号称最不务正业的3公司了。
其实在这次大流行病之前,大家对这家公司最深刻的印象,不过就是这是一家生产便利贴,和胶带的公司而已。
可是等大流行病爆发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特么这家公司还是全世界医用n95口罩的祖宗。
甚至很多病危人员使用的人工肺里面最重要的过滤片,都是人家生产的。
别看国内有很多企业号称能够生产ec公司提供的过滤纸片,那他们的呼吸机一样没法正常运作。
而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了这家3公司的厉害于伟大。
可谁能想到这家最早是成立于明尼苏达州的公司,创立之初居然是一家挖煤的企业。
他的全称叫做明尼苏达矿业与机械制造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为了挖煤的。
五个创始人投资成立了这家公司,可因为对矿业根本不懂,他们买下的矿区,根本就没有挖出煤。
只挖出了刚玉!
五个创始人亏得吐血,于是只要买刚玉,而刚玉刚好能被用来制造打磨用的砂轮。
后来他们又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砂纸,并且买的飞起,很快公司就扭亏为盈了。
在后来,他们靠着米国经济蓬勃大发展的时期,走上了一条迅速发展扩张的道路。
尤其是在二战时期,他们更是靠着给米国政府生产军用物资。
不但狂赚了一大笔,还顺便积攒了很多原来没钱实验的项目。
而在二战之后,他们正是靠着这个时期的积累,迎来了一个爆发期。
反光纸,遮蔽胶带,双面胶带,玻璃纸,录音磁带,录像带,用于lcd电视机的光学增亮膜,柔性电路等等……
反正是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
而这家公司,也正是靠着这些杂七杂八,看似不起眼的小创造发明,成为了一家年盈利规模300亿美元的大公司。
而3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超过9万人。
拥有6万个产品种类,年销售规模超过300亿美元的大公司,这一切都离不开公司的奠基人,威廉。麦克奈特。
正是这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