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绍是个外戚,平日很少说话,但是他一旦发表看法,就连皇帝都要予以尊重。
眼看连柴绍也站出来争抢,对面那些文臣都觉得有些不妙,恰好房玄龄正在捻须沉吟,一个激灵把胡子薅断了几根。
柴绍都站出来了,看来武将们是坚决不肯退让。
房玄龄并不是害怕柴绍,他担心的是武将们寸步不让,这位大唐宰相已经隐隐可以想象到,再争下去能会出现更加有地位的人。
比如淮安王李神通,那位老王爷一旦出山谁能抢得过?
李世民似乎也想到这一点,此事再发展下去委实难以决断。
皇帝最后终于想个办法和稀泥,陡然大声道:“从今日起,赵王上朝无固定位置,逢单之日坐于文臣,逢双之日坐于武勋,他不算文官,亦不算武将,如此一来众皆休争,朕之提议诸卿可否?”
逢单之日坐文臣?
缝双之日坐武将?
如此一来虽然不算公平合理,但是一边一天也算童叟无欺。
平心而论,皇帝这个和稀泥的办法还真的不错,满殿朝臣虽然不满,但也觉得这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然而就在这时,猛听朝堂里又响起一个声音,听起来似乎很是清脆,明显发自某个少年。
“不行!”
声音有些稚嫩,甚至有些小孩的傲娇,满殿众臣全都一怔,就连皇帝都觉得突兀。
李云也很好奇,坐在人群后面抬头观望。
大家一起去找说话之人,却见居中第一列突然站起来个小孩,这小孩约莫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小脸蛋上还带着一丝拘谨,虽然情绪紧张,却又有些坚定,他似乎被众人的目光吓了一跳,正在努力吸气给自己鼓劲。
看到小孩的样子,李世民先就笑了,语带打趣道:“朕还当是谁呢,原来竟是稚奴,怎么稚奴也要站出来争抢么,这可让朕觉得大为惊奇呀。”
原来这小孩正是李治。
他被皇帝一笑,越发显得紧张,小家伙站在那里努力攥住小拳头,又开始吸气给自己鼓劲。
李治旁边还坐着三个少年,似乎都很不满弟弟的突兀,其中一个胖子甚至瞪了李治两眼,低声呵斥道:“稚奴你好大胆子,赶紧给父皇大臣们道歉……”
“我不!”
李治被训的小脸发白,但却努力反驳了小胖子的话,他握着小拳头给自己鼓了鼓劲,终于把目光勇敢迎上了李世民,哆哆嗦嗦道:“父皇,儿臣觉得您的办法不行!”
“哟呵!”
李世民乐了。
皇帝一脸有趣看着李治,笑呵呵道:“那么稚奴说说,朕的办法为什么不行。”
李治有些胆小的样子,明显在躲避皇帝的目光,不过小家伙再次努力吸气,鼓起勇气大声道:“儿臣跟在母后身边受教,听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你大哥,稚奴最开始不懂,以为母后说的是太子大哥,后来母后才告诉我,这个大哥是西府赵王,母后还说,大哥是我们皇家最大的骄傲,也是整个大唐最大的骄傲,母后又说,大哥不能被任何人争去,大哥一定要属于我们皇家才行……”
这小家伙说话词不达意,明显还处在很乖很听话的年龄段,这样的年龄段尤其听信母亲的话,基本上母亲说什么他就记住什么。
他站出来反驳李世民,或者只是因为记着长孙皇后的教诲,他小小的心思并不能想的太多,也许只是单纯的害怕李云会被文臣或者武将争去。
所以才会一时冲动,壮着胆子出声反对。
童言无忌,并无不妥。
但是李世民听了却一脸若有所思。
皇帝忽然看向李治,眼中隐约竟有惊奇之色,他将自己这个儿子看了半天,忽然又看向躲在人群后面的李云,语带深意问道:“老三家的,你愿不愿意照顾弟弟?”
老三家的,你愿不愿意照顾弟弟?
这一句问话显得突兀!
既没有喊李云的名字,也没有称呼西府赵王,反而说了一声老三家的,听起来纯粹是个民间称呼。
然而越是如此,越能显得出奇,在场众臣心里都是一动,有不少目光在偷偷打量李治。
当然更多的还是去偷看李云,想看看西府赵王最后会怎么决断。
李世民问出一句话后再也不开口,只是用平静的目光看着李云那边,似乎在等答案,又似乎刚才只是随口一问。
李云从地上慢慢站起,笑呵呵回答道:“刚才我在这里坐着,感觉垫子砖石有些太硬,垫子也不行,膈得屁股疼,我看几个弟弟那边砖石平坦,正琢磨着要不要到那边坐坐,既然陛下有这个心思,不如就允许我过去坐坐呗,正好和几个弟弟聊聊,反正上朝的事情我也不懂。”
这番话,堪称高情商的答案啊。
李世民问的是愿不愿意照顾弟弟,但是并没有指明是哪一个弟弟,甚至可能专门指的就是李治,明显带着一种深谋远虑的问询。
然而李云的回答更加巧妙!
他说地砖太硬,坐的屁股疼,用这种方式首先安抚文臣们,表示自己并非是和大家格格不入,我是坐的屁股疼,所以想换个地方坐。
然后又说想去小孩们那边坐,那些小孩个个都是李世民的皇子,这时他专门表示自己对于朝堂之事不太懂,此次来长安纯粹属于来混日子的情况,既然来混日子,那就跟玩耍一样,如此再借自己皇家的身份,表示自己这个堂兄想和弟弟们坐在一起玩。
和弟弟们一起玩,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