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生进村就看见了米寿和一大帮孩子,正从任三叔家跑出来。
手里攥着那半截是甜杆?能啃了吗就掰?这些孩子,多能祸害人。
宋福生牵着马,站在村口望着欢呼的孩子们笑。
他很奇怪,米寿怎么又和村里孩子玩到一起去了?看样子人缘还不错,离这么远都能听到他呼朋唤伴,前两天不是闹掰了嘛?
咋回事呢。
前两日,不,是这一段日子,米寿就不是好嘚瑟。
与村里孩子一顿臭显摆都吃啥了,撩闲,让村里孩子就给揍了。
在米寿挨揍的这事上,宋福生有检讨过自己,认为米寿现在越来越淘气,有时讨狗嫌的样子,其实是有他和佩英故意惯着的因素。
因为他和媳妇的教育理念,一直是不希望孩子是懂事的。
包括对茯苓的教育也是。
在他们夫妻二人看来,人嘛,经过事,才会懂事。
每一个被贴上懂事标签的孩子,只能说明比同龄人活的辛苦。
或父母指望不上,或家里条件不行,总之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才会让孩子不得不尽快成熟起来,提早接过父母身上的重担,早早要为自己打算。
学着像个已经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大人一样,为人处世要面面俱到,然后别人见到夸一句:“哎呦,这孩子真懂事。”
懂事二字,宋福生认为,背后永远是跟着心酸二字。
如果他的孩子懂事,说明他和佩英当父母做的不到位,没有让孩子快乐。
所以,对米寿就很放松要求。
才五岁多,可不要懂事。
他们作为养育米寿,犹如亲父母般对待亲子一样,之前每每看到米寿像个小大人一样,并没有感到欣慰,这只能说明孩子还在小心翼翼,还在看人脸色过活。
很多时候看到那样的米寿,是心酸。
五岁多,就该有五岁的样子。
要与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不爱念书,屁股坐不住。可以撒娇,可以耍驴,可以莫名其妙疯起来像个小傻子。
其他孩子在亲生父母前能做的,咱米寿也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去做,那才说明他和佩英对孩子照顾的足够好了,也确实做到位了。彻底摘掉了米寿身上本不该有的束缚。
童年,它很短暂,本就该是快乐的。
倒是“懂事,”从长大成人一直到死,要伴着好几十年,想让孩子懂事着啥急,赶趟。
然后吧,宋福生觉得,可能是惯大劲儿了,度没掌握好,米寿现在有点太调皮。
太过自信,喜爱得意洋洋。
这不嘛,前两天就和任三叔家的孙子干了起来。
任三叔家那小孙子七岁多,也是从小被惯到大的,见不得米寿嘚瑟,据说孩子们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当谁家没糖啊?我要想吃也能吃上。”
“你有糖没用,你姐不会做。”
“瞎显摆啥,就你有姐姐?我有仨姐呢。”
米寿嘴皮子溜:“你仨也不如我一个。”
被人一拳头推出老远。
米寿往上冲,任三叔家的小孙子伙同九岁的哥哥就给他踹倒了。
没哭,干不过也没吃眼前亏,回家了。
见到茯苓就告状:“姐,有人欺负我。”
茯苓说:“欺负你,找我没用啊,我是女孩子,这事不归我管。”
宋福生想到这,笑了笑。
佩英和他学,米寿当即就挎着土篮子要上山。
问他干啥去。
米寿说,要去寻四壮,灭了他们。
“那你码人咋还拎土篮子?”
“别白跑一趟,顺便摘些菜回来。”
钱佩英就给娃抱回家。
可不能找四壮,一出手真能灭掉一个九岁和一个七岁的。
后来据称是宋金宝解决的。
弟弟挨揍了?走,干他们。
连李秀家两岁多的宝子也跟着去了,说要帮忙,要往任三叔家俩孙子身上丢马粪蛋。
小孩子打架,大人果然不该掺和。
你看,错眼间和好又凑一起玩上,这回还打入内部了,进了任三叔老爷子家混吃混喝。
“米寿?”
米寿听到有人喊他,侧头一看是姑父,立马扔下小伙伴们,张着胳膊向宋福生跑来。
宋福生一把抱起飞奔过来的孩子:“哎呦老儿子,这是中毒了吧?舌头都黑了。”
“我这是吃的幽幽(黑天天,学名龙葵),就黑了这么几个,给,”米寿跑的小脸红扑扑,一脸兴奋急呼呼从兜里往外翻,要给宋福生吃。
抓出来一看,手里仅存的几粒稀烂,“你挑两个吧,剩下的要给姐姐。”
倒是挺大方,还能给两个。
宋福生嫌弃地要给扔掉:“你姐不会吃,看你这手,脏的很。”
“别扔呀别扔!”
宋福生夹住米寿对着屁股拍了两巴掌,衣服都染上色了,越来越淘。
一手牵马,一手夹住孩子,宋福生又冲远处呼啸着来回跑的一帮娃子们喊道:“金宝,带头回家,你也控制控制,别满村里嘚瑟。”
村里要被这些孩子掀翻天,多少人家是看他们大人面子在忍。
村里好些老实孩子,也被金宝他们带的淘没边了。
就在这时,已然瘦了一大圈的任公信跑了出来。
任公信家,在本村的三十亩田包了出去,倒是在外村有好些地,没承包出去。
即使很惦记俩儿子,任公信也要去外村庄子,得守着干活。
也多亏他大儿子任子笙给寻了不少短工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