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着实犯忌,虽然如今太平道在洛阳,不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也差不多有了半个国教的地位。可是这些阉人毕竟为奴为仆多年,而如今甘晚棠与马元义要维持洛阳格局,也不能放开手了鼓动起他们这些奴仆的破坏性,只能是缓缓措手。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向着这些内侍问的,甘晚棠话的时候,目光就正对着听课的人群中,那个因为宦官们的退避而分外显眼的文弱少年。
这时,识字班的朗诵声再度传了过来:“……列侯封邑有土臣,积学所致非鬼神。冯翊京兆执治民,廉洁平端抚顺亲。变化迷惑别故新,奸邪并塞皆理驯。更卒归诚自诣因,司农少府国之渊。远取钱谷主平均……”
这少年听着那朗诵声,面上露出恍然大悟神色,站起身来答道:“是因为王莽所学不正,不是先圣的道理。而是以鬼神变诈,欺瞒朝野,所以上天降怒,令光武皇帝受符命,而让王莽死于贼手!”
听着这回答,甘晚棠微微地笑了笑,看出了这少年眼底那一不甘和反逆情绪,了头道:“你的倒也不算错,只是这些理由都太肤浅了些。王莽托古改制,乃便要先有人支持。只凭先圣留在儒门的典籍,这道理或许能服一些潜心经籍的儒生,却不了两类人。”
甘晚棠话没完,少年眼睛一亮,追问道:“女史,你的是两类什么人?”
“王莽井田改制,第一个不答应的,便是天下的世家豪强。王莽要改制井田,田土从何而来,从世家豪强的庄园而来。试想,庄园是世家豪强的私产,怎么会容许王莽强夺了分给世上的百姓?”
听着甘晚棠解,少年默默地思索了半晌,方才了头。
又听得甘晚棠道:“第二类人,便是天下的百姓。虽然百家之学,大半都将百姓视为下愚之人,可是下愚之人也是懂得最浅显的道理的。王莽改制,百姓可曾得了一丝一毫的好处?百姓得不到好处,那便不会拥护新朝。所以才有绿林、赤眉两军起事。所以天下的事情要成功,不得不先确定,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对于王莽而言,天下的世家豪强便是他的敌人,只有那些得益于他改制的百姓,才是他的朋友。分不清楚敌我,才是王莽败亡的根子所在……”
甘晚棠话了一半,这少年懵懵懂懂,似有所悟。然而还不待他继续追问下去,便有一个头戴黄巾的太平道弟子,捧着一封密封的信笺向着甘晚棠赶了过来。
甘晚棠接过书信,大略看了一遍,随即就将书信收起。随后望了望天,轻叹一声:“这盟约到底,也只是仓促之间,被魏先生强逼着促成。能维持一年时间,也早已出乎我们的意料。既然如今天阴雨将来,鱼鳖都浮出了潭,那么之前的筹划,也该照着布置进行下去。”
着,她挥了挥手,那些听讲的宦官,听着这差不多是帝王术的讲学,早就不自在得紧了。见着甘晚棠散课,忙不迭地走了一个卷堂大散。
只有那文弱少年,还立在原地,自己喃喃自语:“谁是我的朋友,谁……是我的敌人?”
他正自言自语间,甘晚棠已经立在了他的面前,手扶着九节青竹杖,低下来身来,认真地望着他:“皇子,想不想随着为师离开洛阳,到冀州地方看一看大汉的民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