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也。
这段话,是对古筝的完整描述。其中丝毫没有提到古筝的音色质地,但却因暗含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理,而深入人心。
古筝,因‘施弦高,筝筝然’而得名。其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表现力的特色,深受士林儒将的喜爱。但事实上,筝原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人,有‘筝横为乐,立地成兵’之说,所以,不少宿战名将,对古筝亦颇为钟情。
但帐外之人,对古筝没有丝毫研究。他们更诧异的是,世之虎吕布,竟然会弹奏古筝!而且,纵然听不懂,但帐外这些甲士,也听得出来,吕布对古筝的造诣颇深,绝非是初学乍练之人。
此时,正值明月当空、万物空寂之时。吕布演奏《高山流水》,更是应和天地,妙应寰宇,古筝悠然,如一番清风,扫去军帐之外的燥热烦闷。
只不过,这些帐外听筝之人,心中却丝毫没有听出吕布那浑厚深沉的音色,更没有听出清澈流畅当中那巍巍高山,洋洋流水的意境。他们的心中,此时有的,只是复杂狰狞杀机袁本初之命,他们这些死士,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但刺杀天下第一的武人吕布,这又让他们感到异常惊惧担忧。
毕竟,那个人,可是在虎牢关前,直接震喝住了几十万讨董联军的旷世武将!纵然再将生死置之度外,但那种明知不可为而枉去送死的心情,当真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煎熬!
不过,幸好,他们可以确定,吕布直至此刻,还没有怀疑到他们的身份。甚至,弹奏古筝之时,他们在帐外还可听到吕布与刘修的谈话。
“袁公以天子之命,封我为司隶校尉,兵入洛阳?”吕布的声音,似乎有几番得色。虽然他之前是奋武大将军,假节、位比三公,加赐温侯之荣。但时过境迁,此时的虎不过一流浪犬,能得到袁绍如此的信诺,也算是东山再起有望了。
“袁公以三万之虎狼送与将军,又以天子之名赐封司隶校尉一职。由此,马家纵然再不愿,也得将洛阳拱手相让吧?”刘修出言,似乎也颇为赞同吕布的说法。其语句欢快,显然心情很是不错。
“不错!”吕布大笑而起,筝声也越发熟稔清亮:“今日弹奏这《高山流水》,正是酬谢袁公知音美意啊!”
果然,吕布此言过后,那筝声从低音到高音,又从高音到低音的连环滚奏。更加惟妙惟肖托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
诸人听着筝声,不由对视了一眼:筝声清亮有度,此刻,还不是时机.......
但随后,众人的神色便开始变得古怪起来。因为一曲《高山流水》过后,吕布再起的一曲,竟然悲泣呜咽,仿若朝廷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令人心中不由多了几分伤感难言。
诸人闻声,不由面目古怪,难免又彼此看了对方一眼:莫非吕布已经觉察了他们的存在,而换了刘修作曲,自己却先悄无声息地潜了出去?
众人越想心中越惊惧,握刀的手,已经因紧张用力而泛白了起来。但随后,吕布的一声清喝,又让众人不禁松了一口气。
“修儿,今该喜之日,为何鸣奏着《汉宫秋月》?此等伤婉悱恻之声,岂不饶了吕某兴致?!”
“夫君见谅,臣妾在宫中,只学得此曲。一时错奏,还望夫君莫要介怀。”
二人对话完毕之后,筝声在一段停顿之后,果然恢复了之前的悠然有力。想必吕布又替下了刘修,自顾自演奏起来了吧?
可是,就在众人还未将那口气彻底松下来之时。吕布的筝声竟再不复之前的婉转低回,清亮喜人。突然之间,便仿若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急促的音调好像千军万马一般纵横驰骋。再没有半分按颤推揉自悠然的从容,筝声在猛然爆发之后变得浑厚沉着,杀机隐伏,豪迈悲凉,竟是一幅沙场铁血征伐的景象!
众人闻声大惊,筝声如心声,此时他们岂能还猜不出,吕布已然识破了他们的存在?!而困虎苏醒,必会扑食!他们此时若再不动手,则唯有成吕布戟下猎物!!
一时间,众人在筝声慷慨悲壮的刺激下,心神也变得冷硬无悔起来。众人不及眼神传递消息,便飞速闯入了吕布大帐。可入帐一瞬间,他们便齐齐惊到了:帐中哪有吕布?那古筝前身穿素黄罗衣,披着浅绿大氅的女郎,不是刘修,更是何人?!
猛然之间,气氛变得尴尬诡异莫名。众人望着刘修修长匀称、凹凸有致的美好身材,竟一时被刘修那浅笑镇定的神色所虏获。只觉刘修虽未施脂粉,但肤光如雪,两行入鬓的黛眉,配合着双清澈如冰泉的明眸,当真是绝世佳人。尤其是她那素手敲弹古筝的从容美感,更是让人目眩神迷。
“诸位?可是听得筝声肃然,入帐来护卫夫君?”刘修淡然开口,微笑的表情,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正是如此........啊!”为首一人,刚想借坡下驴,但猛然感受到滔天的杀机从自己背后袭来。而他一声呼喝之后,脑袋随即飞到了半空。临死之前看到最后的一幕,是吕布挥舞着方天画戟,只一招!
便将自己手下这十余人纷纷斩为肉泥,其血块污秽之物凭空而降,竟如大帐当中,猛然下了一番血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