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砒霜>第三百二十八章:大反攻〈一〉

林师长接着道:“葫芦峪的地形,日本鬼子早就看上了。民国22年(1933年)日本人侵占热河,兵分两路,一路从东北南下,另一路夜珠高港登陆,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想诱使东北军汤玉麟(又名汤二虎)部至此,进行围歼。谁知日本人枉费心机,汤玉麟根本没有上钩,他丢下数万军队,临阵脱逃了”。

听了林师长的话,大家一阵哄笑。林师长抬起头,很严肃的道:“这很可笑吗,五六万正规军,被100多个日本骑兵打得溃不成军,中**人的脸,都被这些人丢尽了”。

林师长又把当年日本鬼子在葫芦峪制定的作战计划,在地图上一一为大家指出来,哪里设伏,哪里打援,甚至连战俘营,都安排的清清楚楚。

日本人当年制定的作战计划,和宋春茂指挥的这次战斗不谋而合。只是日本人制定的作战计划,更加缜密些。林师长为大家讲解完葫芦峪的作战计划,抬头看着宋春茂,语重心长的道:“听说你们这次全歼了日本海岸警备队,这是奇功一件,但小伙子你要记住,人不能光凭运气打仗”。

宋春茂郑重其事的道:“多谢林师长教诲”。

这次作战计划,是由林师长制定的,他躲在高东岛的山洞内,坐在椅子上,盯着地图苦思冥想了三天。这次跨海作战,本来是铁观音应马鹤的请求,去剿灭鬼子的讨伐队,充其量算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但经过林师长的运筹,这场战斗已经上升到战役级别。

彭铁城原来是黄埔军校的教官,他对于林师长这个自己曾经的学生很不感冒,但他看了林师长制定的作战计划后,心悦诚服,自愧不如。

海军司令石英从前是国民党海军高级将领,对土包子出身的八路军并不是十分看得上,但他看了林师长的作战计划后,也被折服了。

就在宋春茂他们在冀东征战的时候,铁观音召集所有手下的将领,对林师长的作战计划进行了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林师长心思缜密,目光高远,这样的作战计划,非雄才大略不能胜任。

这是一场十二万人对三十多万人的战斗,曾经有人质疑八路军兵力不足,林师长听了轻蔑的一笑,反问道:“日本人九一八占领东北时,他们兵力有多少?七七卢沟桥事变时,他们兵力又有多少?兵力多并不代表什么,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才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而且铁司令的这支部队,就是我们的奇兵,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支奇兵,就是我们刺向鬼子胸膛的利剑”。

由于这场战斗的主角是铁观音,所有给下属部队下达的命令,都是以铁观音的名义签发的。铁观音对自己这个前线总指挥的头衔,并不是很清楚。她偷偷的问蔫诸葛:“蔫大哥,这个前线总指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蔫诸葛指挥部队也是半路出家,对前线总指挥的头衔儿似懂非懂,他又不好意思被铁观音看出还有他不懂的事情来,然后就想当然尔的对铁观音道:“就是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

铁观音听了兴奋的一宿都没睡好,她从前演过穆桂英,知道大元帅是怎么当的,威风凛凛地坐在中军帐内,满身戎装,左手尚方宝剑,右手怀抱令字旗,众将官两厢站立,只要她大喝一声:众将官。下面的人就会答:有。她再喊:随本帅杀敌去者。然后众将官鱼贯而出,自己再摆一个酷酷的造型,随他们出下台去了。

谁知道真打起仗来,这个大元帅成了聋子的耳朵白搭儿。大家拿了电报让她来签字,这可要了女司令的命,她的枪法出神入化,可以做到真正的百步穿杨,但无论如何就是写不出自己的名字。如果早些知道这个前线总指挥,就是让她出手写字,打死铁观音也不会干的。后来这些烦人的签字任务,就成了蔫诸葛的专利,铁观音乐得其成,根本不再多看一眼。

这些被铁观音视作儿戏的电报,雪片儿一样飞到各支部队。各基层部队主官,可不像这个有名无实的总指挥,对电报上交代的任务,丝毫不打折扣。电令一:命令石英所属海军部队,运送彭铁城所属陆军登陆以后,再运送八路军独立团至业夜珠高抢滩登陆,海军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直到独立团攻占港口为止。完成运输任务后,海军以夜珠高港口为基地,在冀东沿海游击,防止鬼子海军增援,也防备鬼子战败后,从海上逃走。

电令二:命令八路军独立团,攻占夜珠高港口后,把港口的防卫任务交给海军。独立团前进至,古北口与巴克什营一线,阻击鬼子增援,也防止战败的敌人从这里撤向热河。

电令三:冀东八路军下属一团,奔袭冷口,金山岭一线,构筑坚固防御工事,阻敌溃逃,防备唐山、古冶一带日军增援。

电令四:冀东八路军二团,在四辆t34坦克,十二门122米**炮的火力支援下,攻占位于齐家坳的日军物资储备库,这个储备库,供应着冀东日军所有军队的粮食、弹药、物资补给。如果把它完好无损的拿下来,不但可以把八路军的装备全部更换,还会让包围圈儿内的鬼子陷于无粮无弹的穷途末路。

电令五:命令彭铁城在八路军各部到达指定位置后,即刻发动攻击,攻击部队由十六辆坦克,一个炮兵团,骑兵、步兵各两千人,直属工兵营组成。攻击部队应从独立团根据地,正面封锁线撕开缺口,长驱直入,不要过多的和两翼鬼子纠缠,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把冀东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八章:大反攻〈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