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玲的事情果然是真的,让林夕无法接受,这都什么年代了。
对于这件事情,她在志愿者群里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农村很正常,就连大城市都有这种现象,想想都不得不感谢自己的父母。
林夕成了玲玲的编外姐姐,可这个编外姐姐现在却忙得不可开交。
村上面上的扶贫需要她和村两委来敲定,自己的帮扶对象也隔三差五的来询问。
能力不足怎么办?学习,加强学习,白天干事,晚上学习。
这天,她将所有帮扶干部为各贫困户制定的帮扶措施汇总建档。
她的笔记本上,也写清了对马建英、赵双全和杨铁林三户贫困户的帮扶措施。
马建英:这家人有劳动能力,大儿子小儿子好手好脚,就缺人指引和带动,林夕给定的就是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赵双全:长期病痛折磨吃药,家里开销大,更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暂时先定医疗救助、生产和就业发展扶持,以待转变后再做调整。
杨铁林:一个人守着三栋大房子,已经七旬,让其搞发展脱贫已经不可能,低保政策兜底,尽管他儿子每月也给他很多钱,但按规定该享受。
看着自己亲手为三户贫困户绘制的脱贫蓝图林夕就打心眼儿高兴。
林夕毕竟是驻村第一书记,只要关于脱贫,大大小小都是她的,就连村干部都会找她,仿佛她就是村上的救星。
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林夕也只能求助于万能的志愿者微信群:
“家里大病,又没什么经济收入,你们是怎么实施产业扶持的呢?”
“简单,我去年就给我的贫困户买了五只羊,到今年已经发展成十只了。”
“哇,速度真快,我刚向单位申请了五百鸭苗和一百根果树。”
“哈哈,你就慢慢整吧,我贫困户今年可以脱贫了,成了养鸡大户了。”
……
志愿者群是西部县的,他们分散在各个村和单位,各自的经历就是经验。
其中一部分都还在像桃花村这样的深度贫困村服务。
马建英家的事情林夕准备着手联系帮扶单位乡卫生院和团委,以人社局、总工会等单位开展就业扶贫为契机展开脱贫战斗。
“对哟,赵双全家里屋前这么广的地,完全可以搞庭院经济种养殖嘛!”
“还有马建英家,虽然养了一些鸭子,但不成规模。”
想到这里,林夕再次打开电脑,搜索贫困户庭院经济种养殖。
不看不知道,一看,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还真多,特别是在省扶贫网站上公布的一些案例,林夕感觉完全可以照搬都能让赵双全脱贫。
在浏览中,林夕发现,很多都是帮扶干部自己出钱为贫困户买的。
于是,林夕也下定一条决心,自己掏本钱,让他们脱贫。
可想法很好,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投资得达3000元,这对于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志愿者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