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日月姚广孝>第三章 慕先贤少年凌壮志
蔻年华,也已有媒人上门说和。

周氏虽然身体每况愈下,但眼见一家人融洽温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心里只道都是菩萨保佑,每日诵经,从不间断。

适逢清明,乡学放假七日,费氏择了些果蔬洗干净装在竹筐里,叫姚天禧去拿给孟先生。姚天禧闲时总去往孟先生家求教问题,此时已是轻车熟路。

到了先生家,见孟材翁一家人正对着墙上一幅画像大礼拜祭。

姚天禧抬眼看去,只见画上之人貌丰盈粹,然若玉髯森拔,挺然若剑,冠配黼黻,炜炜堂堂,状疑天人。

画像栩栩如生,如临眼前。

姚天禧第一次见这等风采的人物,惊羡不已,心之神往。回过神来才发现孟先生正在自己身边跪在地上祭拜画像,天禧连忙跪倒,稽首问道:“先生,这画像所画是何人?竟然如此风采绝伦!”

孟材翁含笑颔首道:“这是为师的六世祖,北宋时的信安郡王,北宋哲宗孟皇后的侄子,一生清正廉洁,任职过许多地方,造福过许多百姓,最后官至少师。”

姚天禧心中暗叹,原来孟先生家族有如此传承,难怪先生见识过人,不似一般的教书先生。

孟材翁接着有深意地问道:“天禧,你可知道堂堂男儿一生该如何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姚天禧思索后试探着答道:“十载寒窗苦读,然后考取功名,报效国家?”

孟材翁摇头道:“照你所说,过往朝代或许可以,但自元朝建立,科举时办时废,而且现在朝廷的各种制度均偏向蒙人,汉人入朝为官者本就不多,想要为国为民做些大事更是难上加难。”

姚天禧点头认同,继续请教:“那依先生所见,应当如何呢?”

孟材翁听后一笑,反问:“天禧,你现在每日读书颇为上进刻苦,是为什么呢?”

姚天禧道:“我现在入乡学读书,已是爹娘的负担,如果不用功,便对不起爹娘的期望。只希望日后能跟随父亲学好医术,让亲人过上好日子。”

孟材翁赞道:“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孝心实属难得,行医问诊也的确是个不愁温饱的好营生,治病救人所行的也都是善举。但除了对得起父母之外,如果你的志向仅囿于此,那你日后最多也只能做个比你父亲医术更高明的郎中,如何做那名留青史、光宗耀祖的人物呢?”

姚天禧认真地听着,同时心里也在快速思考,正如先生所言,我读书的目的难道只为日后做一名郎中不成?

孟材翁继续道:“若你只为读书认字以便日后看医书、开处方,那么现在所学便足矣。而我教你学习的那些儒家经史典籍,是想要你清楚圣贤之人是如何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你要知道,没有哪个名家先贤是为了名留青史而去读圣贤书的,上天也不会给每个读书人都降下大任,但是只有学识丰富,才能对各种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常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并且随时做好报效国家的准备,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

孟材翁的这番言论教导,犹如醍醐灌顶,在十二岁的姚天禧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原来,学习经史典籍不只是为了识字和谋生?

原来,家境贫寒的我也有可能傲视天下,造福于民?

原来,读书人应该心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姚天禧确实不曾想过太多,以至于如今孟材翁的一席话好似向井中倒下了无尽海水,将姚天禧这只小青蛙涌出井外,看到了广袤的天地。

我一定要做个像孟先生六世祖那般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姚天禧心潮澎湃,豪气顿生,心中立下了鸿鹄之志。


状态提示:第三章 慕先贤少年凌壮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