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在礼部的主持下,郕王朱祁钰仓促登基为敌,便是景泰帝,并以明年为景泰元年。
与此同时,朝廷并没有废掉正统帝,而是遥尊正统帝为太上皇。
景泰帝的登基大典非常简单,甚至北京城内的百姓还没有察觉到,只是在紫禁城内举行了庆典。
之后,景泰帝便火急火燎的召集了自己登基之后的第一次朝会,准备商议如何抵御瓦剌大军。
朝会之上,于谦力主与瓦剌大军决战,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是纷纷附和。
此时,景泰帝也知道于谦是自己唯一能够依靠的干臣了,所以当即便下旨,将于谦由兵部右侍郎升迁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抵御瓦剌大军之事。
同时,北京城周边的二十万勤王大军也全部归兵部协调布防。
于谦当即领命,并且雄心勃勃的将自己抵御瓦剌大军的计划全盘托出。
不过,大殿之上的众臣却没有这个心思去听什么御敌之策。
原本文官集团便是想要借助瓦剌大军之手清除武勋集团和勋贵集团,以便让文官集团彻底掌控朝政、拿下军权。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些处心积虑的文官也是没有想到,土木堡之战竟然败得如此惨重,大明甚至到了亡国的边缘!
而且,于谦一跃升为兵部尚书,掌控了大军军权,这是文官集团所不愿意看到了,虽然于谦也是文官出身,但却一直站在武勋集团一边,和文官集团并不是一条心。
不过面对景泰帝的任命,众朝臣却并没有出言反对,因为众人也明白,此时最为重要的事情便是击退瓦剌大军,大明要是都没了,众人也就没有什么权柄可争了。
于是,众人便暂时默认了景泰帝的任命,将于谦推到了台前抵御鞑虏的进犯。
与此同时,这几天的种种消息也被探查部集中送到了刘君韬的面前。
俗话说得好: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看着景泰帝登基的消息,刘君韬不禁忧心忡忡,虽然拥立朱祁镇为帝也是权宜之计,但此举也为日后的一些列变乱埋下了祸根!
“什么太上皇?都是自欺欺人的把戏!等到正统帝回到北京城的时候,紫禁城内便有了两个皇帝,到时候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便会彻底分裂成两个阵营,再度拼死一战,这可是比战场更加血腥的杀人地啊!”
刘君韬心中暗道,这样的局面让刘君韬感到有些脱离控制了,在刘君韬的心中,政~治~斗争要远比真刀真枪的厮杀恐怖,这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所以,刘君韬也是将探查部部长刘子安和赞画部司丞张玉清。
随着景泰帝登基朝局变得暗潮涌动,只要瓦剌大军被击退,朝廷肯定会陷入动荡之中。
刘君韬忧心忡忡的对二人说道:“从今天起,探查部和赞画部都要密切关注朝局变动!待到击退了瓦剌大军之后,探查部和赞画部便要将重点移到朝中,朝堂上的任何重大变动、事项,我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
听完刘君韬的话,刘子安和张玉清都是心中一震,二人瞬间就意识到朝中即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动,甚至可以说是动荡。
刘子安沉吟一番,说道:“难道将军认为此战过后,太上皇还能够返回京城?”
一旁的张玉清闻言心下惊骇,说道;“现在新皇已经登基,太上皇身陷瓦剌军中,怎么可能有机会返回京城!”
刘君韬叹了一口气,说道;“世事无常!如果此战我大明获胜的话,此事十有八九会发生的。如果我是也先的话,一定会将太上皇送回来,那大明就会有两个帝王,迟早要发生变乱的,这可是对瓦剌十分有利的!”
刘君韬的一番话顿时让刘子安、张玉清呆住了,二人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换做自己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于是,二人都是眉头紧锁,准备立即调集探查部和赞画部的得力干将,大力发展朝中的暗桩。
几日之后,居庸关失陷的消息传来,京城再度陷入了恐惧之中。
瓦剌太师也先率领二十万铁骑大军继续东进,同时还打出恭送正统帝回京的旗号,让周边沿途的明军放弃抵抗,打开沿途城池、堡垒大门,以便让瓦剌大军尽快抵达北京城下。
对此,整个朝廷都是恐慌不已,特别是刚刚登上帝位的景泰帝,更是心急火燎,一天之内给兵部尚书于谦下达了七道圣旨,命令立即调集兵马迎战瓦剌大军。
此时于谦也是心急如焚,一面以兵部的名义严令居庸关至京城沿途兵将谨守城池,层层阻击瓦剌大军的进击。
同时,于谦急忙给驻扎在北京城周边的二十万明军下达了动员命令,准备整顿兵马迎战瓦剌大军。
话说被瓦剌大军挟持的正统帝也是心急如焚,赛刊王已经将“恭送太上皇回京”的旗号告诉了正统帝,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正统帝寝食难安。
而且正统帝还得知,瓦剌大汗脱脱不花已经在十几天之前从辽东撤军赶了过来,准备与也先所部大军会师。
如果也先和脱脱不花成功会师的话,那北京城就将面临三十万瓦剌铁骑的围攻,大明将会面临亡国之危!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啊!”
正统帝哀嚎一声,但却无济于事。
此时,也先一声令下,并没有直接朝着北京城杀去,而是得知瓦剌大汗脱脱不花已经率军赶来之后,率军又退回了居庸关一带,显然是想要先行汇合脱脱不花,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