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之唐帝李承乾>第128章:杂交水稻的进展

翌日。

李承乾一早起来洗漱,在宫女的服侍下穿上太子服饰,头戴幞头,腰间系一根玉带。

“晋王可曾起来?”李承乾问道。

“郎君!晋王殿下一早便已经起来,现在应该已经到了显德殿外等候上朝。”王泉道。

这是李承乾回到长安后的第一次召见百官。

太子监国的时候,以东宫官属为处理全国政务之官员,采用太子系统的公文格式向全国发文。

因此,太子监国并不在大内的任何一处宫殿召见群臣,而是在东宫的显德殿里商议国家大事。

所有的官员上朝的地方从原来的太极殿,改为东宫的显德殿。

当然,太子毕竟还不是皇帝,自然不可能每天都要上朝,除了重大事件以外,其他时候根本不用上朝。

昨夜李承乾刚回到长安,百官自然要到显德殿上朝,并向太子爷奏报政事。

百官一早便道显德殿等候太子的驾临。

“太子殿下驾到!”殿外王泉尖细的声音传来,百官按照品阶大小急忙站好。

李承乾在王泉的搀扶下来到属于他的座位上做好,百官这才行礼。

“见过太子殿下!”

“众卿免礼!”李承乾道。

“谢殿下!”百官起身,跪坐在席子上。

待百官落座,李承乾朝王泉点了点头,王泉上前一步,双手托着李二的诏令开始宣读。

“大唐皇帝令:拜晋王为东宫右春坊右庶子。”

这样的人事任命不仅在洛阳宣读,还必须在长安再宣读一遍,让长安的官员知道这项任命。

“寡人昨夜刚刚回京!不知诸公可有要事要上奏?”王泉宣读完毕,李承乾道。

现在大唐国力鼎盛,社会安定,并没有什么大事,小事则由原本的三省六部处理,转到东宫属官体系处理。

根本不需要拿到这上面来说事。

“臣有本启奏。”农官起身出列,行礼道。

“卿所奏何事?”李承乾问道。

心里却在暗自猜想,难不成杂交水稻的研究有结果了?

正如李承乾所想的那样,杂交水稻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

这杂交水稻的研究一直都是李承乾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

杂交水稻要是能够研究成功,那可是划时代的壮举,将会带动整个大唐的农业发展。

彻底解决大唐人口和粮食问题。

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武周之后人口增加,又加上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没有土地耕种,而出现逃亡的现象。

只要解决粮食的问题,便能够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而且粮食增产还能带动经济发展,粮食的增产解决了人口增长问题。

“启禀殿下!经过臣和几位同僚的努力研究,殿下所说的杂交水稻已经小有成效。”农官道。

“哦!”李承乾闻言大喜道:“不知这产量如何?每亩能增产多少?”

其他什么的都是虚的,唯有增产才是实打实的,任由他们吹的天花乱坠,也不如粮食产量的增加。

能增加多少粮食决定了能够养活多少人。

“除贫瘠之地外,上田每亩在原来的基础上增产三斗,中田每亩增产一斗。”

“这不过是实验阶段,等彻底研究成功的话,臣估计上田每亩能增产一石以上,中田增产一石,贫瘠之地也能增产四、五斗左右。”农官道。

别小看每亩才增产这么一点,全国的增产量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农官所说的研究成功后的增产,还是保守估计值,说不定还会突破保守值的产量。

这在土地不增加的情况下,不用再担心人口增长的问题。

这些增长出来的人口,除了让他们从事农业外,还可以让他们从事手工业等各行各业当中去。

随着农业的发展,带动人口增长,再由人口增长到带动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促进整个帝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这是一份宏伟的蓝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个宏伟的蓝图。

所以,第一步便是使粮食增产,只有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才有闲工夫去做其他的事情。

粮食的产量增加也能够确保国家军队应对外敌的入侵,以及遇见灾年时候的应对。

“你们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李承乾问道。

一旦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他便能够以监国太子的身份,发布法令,在全国能够种植水稻的地区,进行大力推广。

杂交水稻不仅能够增产,而且抗病性,各种综合形状都要比不杂交的水稻要高。

“殿下!如今我们已经有了经验,但最快也要等到第二季水稻播种时,才能研究成功。”农官道。

“也就是说,无法在明年的春耕时期,进行杂交水稻的播种!”李承乾道。

他还以为可以在明年春耕的时候,进行第一批杂交水稻的种植,没成想居然还是做不到。

“是的殿下!我们杂交水稻的研究还不成熟,还有许多的瑕疵,即便强行种植,到时候别说增产了,说不定会因为操作不好,导致颗粒无收。”农官道。

“好吧!既然无法在春耕之时,推广这项科技有些可惜!不过也没什么,你们务必要尽快将杂交水稻研究出来,造福我大唐的百姓。”李承乾道。

“是殿下!”农官道:“殿下!这是我们研究杂交水稻的记录和数据,以及我们


状态提示:第128章:杂交水稻的进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