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一脉承腔>第二十六章 庆功会

张德禄唱完最后一句,目光看向了张德云。

冯浩和卢长东一众人眼含期待也望了过去,等待着张德云唱接下来的唱词。

“那我来吧。”张德云站起身来,从腰间摸出了一个木头块,正是他的道具,枣木块。

此刻没有长条凳,张德云直接把屁股下面的板凳拉出来。

他的脑海中回想起之前和刘兴武之间发生的矛盾,此刻申遗成功,过往的一切倒是让人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果没有刘兴武坚持下来,他们华阴老腔就不会有今天了。

张德云的双眼变得有些晶莹,朗声唱到:“是古人都有兴和败。”

一句唱词结束,张德云一木块砸了下去。

“嘭!”

枣木块和板凳亲密接触,发出一声脆响。

冯浩等人的双眼之中露出了光彩。

近距离之下听老艺人们唱老腔和看舞台上的表演是截然不同的感受,这种感觉更为真实,更为贴切。

大家都是华阴本地人,听着耳边的曲子,就好像回家了一样。

“何况我秦琼运不来。”张德云继续唱道。

“嘭!”

“那一国里犯地界。”

“嘭!”

“四楞双锏把马排。”

张德云唱毕,脸色红润,整个人似乎都年轻了不少。

其他几个老艺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跑进了屋子里,从里面拿出了二胡和其他的乐器,一起伴奏起来。

“上阵杀得人几个,唐主圣旨降下来,大小封个乌纱戴。”张德林继续唱了起来。

作为德林班的主唱兼月琴手,他的唱功是所有人里面最好的。

曲调之声越发的激昂起来,让众人的心里都是为之一振。

“方显秦琼有奇才。”老艺人们齐声一起唱到。

“诶……嗨……”

张德云一下接着一下将枣木块砸在板凳上,气势高昂。

众人齐声唱着最后的曲调,随着一阵哼唱,这个选段逐渐结束。

待到声音消散,全场的人全都鼓起了手掌。

“好!”冯浩大声叫道。

今日近距离观看老腔,不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艺人们的功底深厚,唱腔丰满,都是国家的宝藏。

华阴有这样的人物,华阴老腔有这样的艺人,何谈不能兴旺。

方显秦琼有奇才,老腔也正是如此。

大浪淘沙,真正的艺术绝对不会被埋没。

“好一个一颗明珠卧沧海,我看我们华阴老腔以前就是一颗明珠卧沧海,浮云遮盖栋梁材,今日上阵杀得人几个,方显我们老腔有奇才!”冯浩朗声笑道。

发自内心的高兴。

秦腔是陕西省的,其他的非遗申请暂时没有通过,怀抱希望的皮影戏因为不是正统,被其他地方拿走,没想到拨开云雾见光明,来自华山脚下小山村的华阴老腔居然杀出重围,入选非遗。

是皮影戏,但现在已经脱离了皮影本来的面貌。

华阴老腔是华阴的,真正诞生于华阴,属于华阴的,华阴的领导干部们与有荣焉。

冯浩的心里看的更长远,入选非遗也只是一个起点而已,根本不是终点。

入选非遗不代表一个传统文化就不会消亡了,曲谱可以抢救性保护,但是艺人留不住。

国家不会强迫人们去学习非遗,只能凭借大家的内心驱动。

一顿饭吃到了下午,众人才全都离开。

张禾和刘兴武将冯浩送到了村口,两个人心里满怀期待。

“小刘,这次老腔能够进入非遗,你居功至伟,我会向上面汇报的,你也写一份报告出来,把你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一下。”冯浩吩咐道。

“是,冯局!”刘兴武激动道。

“张禾,你是张德林老爷子的孙子,我就不多说了,但是你也需要想一想,老腔以后要怎么发展,你们自己家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主,我们国家也不能强迫你们。”

“冯局长,我会去想的。”张禾点了点头。

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入选非遗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长着,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张禾都不会退缩。

“我刚才接到短信了,明天市上的领导要来这里,你们不用紧张,心里有个准备就行。”冯浩微笑道。

说完他转身坐进了车里,离开了虎沟村。

“居然是市上的领导要来?”刘兴武有些惊讶,这下可有意思了。

“怕啥,还能吃了我们不成?”张禾笑道。

不在政府机构工作,没有这么多顾忌,不像刘兴武。

“我先回城里了,写报告,走了。”刘兴武摆了摆手,骑上那辆钱江摩托离开了这里。

张禾也返回了村子里。

晚上,德林班已经搭起了舞台,在村子里的空地上唱戏。

原先这个位置就是他们平日里唱戏的地方,平日里只有寥寥几人,然而今晚来的人尤其的多,各家各户的人带着小孩,自备板凳过来听戏。

了不得,村里出了大事,老腔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林班起了带头作用,以前的班社成员也起了心思。

虎沟村虽然现在只有德林班一个班社,但是以前不是,只是不少会唱老腔的人没有再唱了。

现在看来老腔要火了,一些村里的人都过来取经,想要一起唱戏。

“自幼儿学艺在云蒙山,我师父名讳叫王禅。有一个魏国人姓庞名涓,悔不该与短贼同把香拈。在一个窗下把书看,在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章 庆功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