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复试的日子还早,当天中午,兰教授便将沈铁军安排在了男生宿舍里面,让他安心复习准备迎接复试。
两辈子第一次进入大学,沈铁军也不是个安分的,顺着杆子爬了上去,打了去图书馆复习的报备。
接下来的时间,沈铁军除了睡觉就泡在了图书馆,便是吃喝拉撒也随身拿着书,不到深夜是绝对不会回宿舍,就这么充实的到了复试的日子。
两个星期时间的相处,沈铁军知道这次参加复试的总共有两人,距离兰教授招收的三名研究生还少一个,不想直到复试完毕,这位比自己大一倍的竞争对手也没来。
当天早上的复试,由英语系的三位和学校里的两位老师主持,沈铁军没见到兰教授,倒是眉目威严神情和蔼的李贵菊出现在其中,并且在复试结束后,毫不避讳的将他送到了大门口,拿出了本书:“这本书路上慢慢看,到时候还给我,下次不要带被褥了,这些东西学校都会发,路上注意安全。”
“谢谢您,老师!”
双手接过了书,沈铁军郑重道谢,这段时间他见兰教授的次数不多,倒是和这位李老师见了七八次面,强压着狂喜之情转身离开,直到上了大马路,才把手中的编织袋一扔,仰头高呼:“耶!!!”
“嗯,要是他不笨的话,应该能听出我话里的意思。”
回到办公室,李贵菊如此向兰教授汇报着。
兰教授扶起黑框大眼镜,笑道:“这么些天了,你认为他是个笨的?呵呵——”
李贵菊面现微笑,自顾自的点头道:“也是,您辛苦这么长时间,就挑了个这么笨的,想来那也是没面子,那我就认为他很聪明好了!嗯,沈铁军同学,怕是要出名了!”
“你啊,那嘴就是和刀子似的。现在需要出名的嘛,没看小木匠都考上了研究生,完成了从初中到研究生的跨越,不找两个典型立起来,怎么区别于前些年?可见他是个聪明的,脑子转的慢一点,都想不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只是那个杨明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没来。”
兰教授说着放下了眼镜,心情沉重。
运动年代,作为外文学科中知名教授,兰教授自然也受到了波及,好在是天高皇帝远,没被发配到深山老林里去接受改造,而是到了海边看灯塔,日子倒也过的顺心。
直到去年年底开始拨乱反正,放回家后回到学校里,恢复了工作没多久,便接到要招考研究生的消息,激动的一天一夜没睡好,盼星星盼月亮的,对自己恢复工作后的第一批研究生,无形中便寄予了厚望。
丰满的理想现实的骨干,接到了毛遂自荐的所谓论文,兰教授也只不过是充满了欣赏,毕竟他没料到运动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性后果,直到初试的成绩传来,沈铁军便成了冒尖般的存在。
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专业课高出第二名三十八分,综合成绩高出六十一分的成绩,确确实实的打动了兰教授的心,何况年龄还那么小,所以便早早的做好了留下他的打算。
后面沈铁军千里求学,提前半个月到来,没日没夜的又泡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的自学着,兰教授都是看在眼里的,复试的成绩中规中矩,既没有一鸣惊人,也没紧张不堪,这就不错了。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研究生考试,规章制度什么还很粗糙,筛选的初试过了,导师本人的意见便占了主导地位,于是李贵菊在送行的时候,直接透露他被录取了。
心情不同,沈铁军看着破破烂烂的羊城,也有了别致的模样,郊区的马路边上,还有自家住的那般茅草屋,目光尽头都是矮小的两层建筑,与天h县相比也就是城区面积大。
这个自然是废话,一省之会,怎么也不是天h县能比的。
“要是能带着录取通知书回去就好了。”
进了火车站,沈铁军瞬间被候车厅汹涌的人群吓到,眼前仿佛成了春运,乌压压的一群人围在检票口,检票的工作人员,操着个铁皮卷的喇叭在嘶吼:“排队,排队,你们不排好队,谁都上不了车!”
娃哭娘喊,沈铁军化作了人群中的一员,他算是掐着时间买的票,扛着编织袋被挤得和沙丁鱼似的上了车,车厢里面早就没了落脚的地儿,好容易将编织袋塞进了屁股下的座位里。
火车咣当启动,况且况且的开出了站,闷热的情况有所缓解。
沈铁军也算对这个时候的车有了了解,去帝都的并不多,一路走走停停的下车上车,等列车到达热城的时候,车厢里稀稀拉拉的坐着二三十个人。
有过教训,沈铁军下车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出了火车站直奔汽车站,每天去往天h县的车总计两班,早上一班中午一班,赶不上就要等第二天,所以连午饭也没来得吃,路上买了两个大包子。
吃了半个月的大米饭,沈铁军咬了口大包子差点吐出来,勉强咽下去第二口就放慢了速度,身子随着车子来回晃着,长途车颠簸在崎岖的破路上,一路向西。
《实践》的发表,算得上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个月的时间都还没个消停,沈铁军在公社下了车,便听到大喇叭里传来的朗诵声,远处不知路边的哪颗树上,有气无力的知了吱吱作响,好似在迎接他的归来。
夏天来了。
村子口的知青点里,张健脑门上顶着湿毛巾,脚丫子泡在盆里,手上拿着本化学在念念有词。
高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