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赵为帝>第508章邯郸暗潮绝望季节第1更

冬天虽然到了,但是政务还是要处理的。

国君这个职业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后世的苦逼写手颇为类似,都是那种想要闲的话可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什么事也不干,想要忙的话就是没有一天能够真正休息的时间。

赵何看着面前的一份奏章,眉头慢慢的皱了起来。

这是一份来自于大梁的奏章。

在奏章之上,一位官员弹劾年轻的大梁令荀况尸位素餐,让大梁城发展受阻,民生恢复缓慢。

赵何道:“贤。”

贤的身影立刻出现:“臣在。”

赵何问道:“最近大梁城有没有什么消息?尤其是关于荀况的消息。”

贤领导的对外情报处,由于华夏诸国现在都被灭得差不多了,所以其中的不少人已经从对外变成了对内,是赵何掌控底层舆论民情的一个渠道。

不过最近赵何已经开始要求贤的对外情报处开始向外扩张,尽量能够获得华夏以外诸民族和国家的情报,为将来赵国四处出击打好前站。

贤想了想,道:“似乎没有听说有什么大事,就是夏天的时候那位荀况城守好像因为什么改革和大梁城中的一些人起了冲突。”

“改革,冲突?”赵何的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道:“有具体资料吗?”

贤擦了一把汗,道:“暂时没有,请大王给臣几天时间。”

很显然,大梁城并不是过去一段时间里贤工作的重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失职。

赵何点了点头:“那就抓紧查一下。”

看着贤离去的背影,赵何若有所思。

荀况作为赵何举行科举之后的第一个三甲第一状元,自然是很受赵何关注的。

在刚刚过所获得的分数是中等偏上。

考虑到荀况毕竟只是一个没有从政经验的新人,大小事情估计都是肥义给他的那批官员来支撑,这样的成绩对于第一年来说是足可接受的。

但作为一名国君,赵何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

改革所引发的闹事,上计评分之时相对一般的分数,再加上一份莫名其妙的弹劾,三件事情若是分散开来都不算个事,可聚集在一起那就有些意思了。

“看来还是有人贼心不死啊。”赵何自言自语了一句。

科举的出现,其实对于赵国境内的某些大贵族们是一个威胁。

长久以来,大贵族们都把持着上升通道,春秋时期的卿大夫们动辄废立国君甚至取而代之的情况让大贵族们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战国时代的到来,国君们不约而同的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通过不拘一格提拔底层士子的手段双管齐下来削弱大贵族们的权力。

虽然如此,但大贵族们依旧还是有着强大的能量,门阀世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战国时代,一直到了南北朝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科举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当科举制从隋唐发源,正式在宋明铺开之后,门阀世家们彻底消失了,崭新的士大夫阶层登上了政治舞台。

很显然,虽然赵何只是第一年推行科举制,但已经有一些聪明的大贵族们意识到了科举制的威胁,开始悄悄的要搞一些小动作了。

想着想着,赵何叹了一口气:“看来,还是杀的人少了。”

成都。

成都的冬天和关中一样也有雪,但这里的雪并不能让魏冉感到任何的喜悦。

和地域无关,有关的只是人心。

魏冉静静的在成都的王宫之中行走着,这座原本属于蜀王的王宫在被秦国攻陷之后进行了一番大改,一切建筑布局都按照咸阳宫来建造,可以说是咸阳宫的缩小版,到处都给魏冉一种熟悉的感觉。

越熟悉,越伤人。

魏冉一级级的登上高台,一阵风吹来,吹起他已经斑白的双鬓,几缕长发在空中飘扬。

终于,魏冉来到了高台上的宫殿之中。

“见过太后。”

这座宫殿的主人不是新秦王赢芾,而是宣太后。

太后点了点头,道:“平身吧。”

魏冉直起身子,在一旁坐下。

大殿之中一座火炉正在燃烧着,或许是因为坐得远了一些,魏冉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热意,反而觉得有些寒冷。

太后道:“今日有何事?”

魏冉沉默了一下,道:“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来见一见太后。”

太后怔了一下,随后叹了一口气:“是啊,现在的故人是越来越少喽。”

魏冉轻轻点头,道:“人总是要走的。”

太后似乎有不太想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问道:“听说穰侯进来又多了一个孙子,倒是值得庆贺一番。”

魏冉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笑意:“多谢太后挂念。”

太后道:“等长大一些了,抱进宫来让老妇看看吧。”

魏冉道:“喏。”

两人又随意的聊了一会,魏冉起身告辞。

就在魏冉临走之前,太后问了魏冉一个问题:“葭萌关那边可有什么新消息?”

魏冉似乎早就已经料到太后有此一问,答道:“暂时还没有什么消息。”

太后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你去吧。”

魏冉点头,行礼告退。

走出大殿,一股寒意带着雪花扑面而来,魏冉并没有任何阻挡,反而深吸了一口气,让冰凉的气息在自己的身体内游走。

成都的冬天,终究是没有关中那么“冻人”。

只是,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不能再见


状态提示:第508章邯郸暗潮绝望季节第1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