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闵的运筹之下,赵国相继与附近的燕国、代国、仇池国和成汉国建立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的友好互盟条约,并缔结通商关系,在边境设置通商集市。
与此同时,为了完成赵国在形式上的大一统,石闵决定册封列国的王上。
慕容皝为燕王,立燕国,定都龙城;拓拔什翼键为代王,立代国,定都平城;杨初为仇池王,立仇池国,定都仇池;李势为成王,立成国,定都成都。
此外,赵国朝廷还在石闵的主导之下,册封关陇之地的张骏、蒲洪和姚弋仲。
张骏为凉王,立凉国,定都姑臧;蒲洪为秦王,立秦国,定都天水;姚弋仲为雍王,立雍国,定都长安。
而石闵自己则是被册封为魏王,立魏国,定都大梁。只不过石闵这个王和其他的几个国王不一样,他是摄政王,又是最大的藩王,故而整个赵国,除了邺城之外,原先赵国的疆土都并入了魏国的势力范围!
这样一来,赵国便出现了八王共治,割据一方的局面。
慕容皝、李势这些原本割据一方,称王称帝的人为何会选择臣服于赵国?要知道,李势的成汉(汉国)原本可是有着帝号的,只不过在接受了赵国朝廷的册封之后,李势便是自降身份,成了一个成王。
其实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慕容皝、张骏、拓拔什翼键三人都是墙头草,毫无底线的家伙,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一边接受了晋国的册封,又接受了赵国的册封,朝秦暮楚,随风而摆,所以他们会接受赵国的册封,让赵国完成形式上的北方大一统,这个不足为奇。
至于蒲洪、姚弋仲则是没有选择的权力,他们已经是反叛者的身份,石闵没有派出大军来征讨他们就谢天谢地了,更何况现在石闵还给了他们这么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让他们称王称霸呢?
仇池国的杨初也是如此,依靠天险,形胜之地,赵国不能轻易灭掉仇池国,所以接受赵国的册封,除了要缴纳一些“保护费”之外,仇池国着实没什么损失的。
至于成国的李势,亦是别无选择的。
成国原本是称帝的,但是招致晋军连年不断的进攻,国势早已疲惫不堪,故而能够去帝号,换取赵国的保护对于成国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这样一来,晋国这边承受的压力就很大了!
赵国邺城,常青殿。
此时此刻,坐在这里上首的不是赵国的皇帝,而是魏王石闵。而在石闵的下面,则是正襟危坐着四个人,分别是大鸿胪秦牧,廷尉崔皓,校书郎荀稷和中书监冉良。
这五个人,已经是赵国的权力核心了。
石闵首先说道:“寡人已经得到消息。在庾冰的主导之下,晋国已经决心向我大赵开战。种种迹象都表明,赵晋两国的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庾冰之弟,晋国的安西将军庾翼已经率军进驻襄阳,庾冰也以车骑将军、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豫州之四郡军事、领江州刺史、假节镇武昌,作为庾翼后援。”
“寡人接到线报。晋军在淮阴、襄阳方向频频调兵遣将,出兵的规模十分庞大!诸卿,寡人欲战,但如何战,还请大家一起商量出一个章程来。”
秦牧等四人面面相觑。
崔皓沉思了一会儿,便道:“大王,果真非战不可吗?”
“非战不可!”石闵掷地有声地道,“赵晋之战,已经不可避免。就算寡人不战,寡人想晋国也不会放任我大赵自己和平发展,强大起来的。如果寡人猜得没错的话,晋国应该是想效仿当年蜀国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事情,想要通过袭扰我赵国的方式,为自己赚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崔皓具备大局观,但是在军事上,秦牧更有话语权。
秦牧道:“大王,不管晋军是否要北伐,犯我赵国疆界,该打的还是要打的。须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一年来我们赵国都在精兵简政,几乎裁撤了一半的军队,能调动的兵马只有三十万,不过我想十万兵马,足以打败北伐的晋军了。”
“秦牧你的想法与寡人不谋而合。”石闵微微颔首道,“既然决定要打,就一定要胜!还是大胜!最好能把晋人都打怕了,打惨了,打到他们数年之内不敢起兵北伐!”
“若是如此,大王没有二十万的兵力只怕是做不到。”
“兵贵精不贵多。”石闵沉声道,“晋军屡屡北伐,都功败垂成,其缘故,不在于兵不够勇,将不够谋,而是在于晋国人心不齐。此番大战,寡人愿起十万精锐之师,主动出击,亲征江南!”
“大王三思!”冉良皱着眉头道,“眼下国中百废待兴,各方面还未统筹兼顾,人心浮动,这个时候,若是没有大王你亲自坐镇邺城,震慑宵小,不知道整个赵国会出现什么乱子啊。”
崔皓亦是道:“大王,中书监大人说的没错。统兵作战的事情自然有将军们去做,大王只需要把控全局就好了。”
“可是此一战非同小可。胜了,便能震慑列国,打击晋国,使其不敢再轻举妄动;若是败了,寡人只怕淮南危矣,中原危矣!四方群雄未必不会见风使舵,对我赵国群起而攻之啊。”
“大王所虑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大赵国还输得起。大赵多精兵强将,大王只需要派出精锐十万人,再择一良将,想要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是难事。”
石闵一时之间沉默了。
“以何人为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