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在古代奔小康>第两百七十三章 白莲教不全是坏人

鲁国公召开的会议,持续了两天,各路大军的主帅,全部出席参加。他们对接下来的战略,商定了一个总体的基调——“北线主攻,南线牵制,自东向西,收复南宁”,在这样的战略方针之下,官军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

首先北线,湘军集团还留下了四万人,加上抽出来的凯旋军五万,总共九万人的部队,朝着柳州进行进攻,如今柳州只有两万人,不过外围倒是有匆匆赶来的十万白莲教军队,驻扎在来宾城,准备随时解围。北线的计划是,摆出疑兵,让刘晨阳投鼠忌器,以为官军主力全都在这里等着跟他决战。

而南线,或者说应该是中线,则是六万湘军,由汪强率领,史习焜为副将,再配合上燕宁军的两万骑兵,总共八万人,打算对中路的重镇,贵港实施突袭,如果能成功,没准能把刘晨阳的十万大军也给包围了进去。

而钦州的方向,燕宁军留下三万人防守,应该足够抵挡刘晨阳出其不意的偷袭,而且两万骑兵能够随时赶到,进行支援。不过,这一点基本上很难发生,除非刘晨阳孤注一掷,丢掉柳州、贵港、来宾三座城,毕竟他现在的兵力也是有点不够用了。

可是刘晨阳毕竟是叱咤西南的一代名将,他的决定往往不是那么容易预料的。鲁国公和在场的所有将领也忽视了刘晨阳除了狡猾之外,还十分的有勇气。

就在开会后没多久,各路将军回到自己的驻地,刘晨阳就突然发动了进攻。攻击点不是别的,正是被团团包围柳州城。此刻的柳州城,外围早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壕沟了,鲁国公在这里明显的摆下了一个陷阱,看看你刘晨阳来救不救自己的兄弟。所以说,鲁国公对外宣称,自己十万湘军,加上五万凯旋军在这里等着刘晨阳上门送死。

而这个刘晨阳,还真是来了。他率领自己的部队,朝着柳州南面猛攻,丝毫没有害怕被湘军和凯旋军绕后包围的意思。他这种勇猛无畏,倒是戳破了鲁国公摆下的骗局,毕竟实际上包围柳州的,就只有四万湘军而已,鲁国公手上的凯旋军,才刚刚集结到位。

就这么一天时间,刘晨阳就打通了柳州和来宾的联系,掩护着柳州城里面的两万残兵退了出来。外围的四万湘军依照鲁国公的命令,并没有跟白莲教的军队死磕,而是放他们离开了。刘晨阳也是果断,当即放弃了柳州城,这个他起家的老巢,带着舒宇翔回到了来宾进行防守。

而且,刘晨阳也判断出贵港城的危机,派出了南宁城里面的五万部队,再加上李学成带来的两万部队,总共七万人,驻扎在贵港城,防备官军可能的中路突进。刘晨阳的这一手预判,简直漂亮,鲁国公都不由自主的为刘晨阳称赞了几句。

要知道,在这个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年代,基本上是很难判断敌人的兵力部署的,而且敌人一旦用了什么增兵计或者减兵计,一时半会真看不出来。而刘晨阳似乎没有管鲁国公的故布疑阵,果断判断要守住来宾和贵港两座南宁的大门,这样的战略判断力,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名将的资质。

能和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对手交战,鲁国公也是非常的兴奋,多久没遇上这么难缠的对手了!老将军真是闲出毛病了,不过在这个黄土埋到脖子的年纪还能遇上一个这么强劲的对手,这晚年可就有意思了。刘晨阳既然识破了他的计策,鲁国公索性也不矫情了,把自己的兵力摆出来,放在明面上。这样,便形成了两军再次对峙的局面,不过这次,刘晨阳手里可就没什么可以动用的兵力了。

而被称为泥潭的河池地区,在这段时间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变革。从武定国那天见了周世鹏之后,围剿计划继续进行。还是从言星那边抽调兵马,两万,在加上,武定国从苗疆里面新组建的一万补充兵,合计三万人。不过,这次行动,作战的机会并不多,反而更多的是很多小军阀主动来投降。

这次,周世鹏明显的变得成熟了。在最困难的那段时期,他看透了这帮子人的嘴脸,所以,这次他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开始区别对待这些投降的人。虚与委蛇的,坚决消灭,投机分子,收缴兵权,中立人员,吸纳感化,而那些一直坚定支持官军的,委以重任!所以,最明显的就是,张俊手下的兵力,迅速的庞大了起来,短短一个月,就扩充到了两万人。他现在忙着训练部队,如果不是武定国给他派来了一批老兵,他根本就忙不过来。

不过,要说最终促使河池地区抵抗势力的瓦解,还是要算到武定国的头上。武定国做了什么呢?他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接受了一个人的投降罢了。而这个人,就是河池地区最大的白莲教头目——唐琦。

时间还要回拨到半个月前,武定国开完会准备回苗疆的时候。走在路上,突然被一个一山褴褛的乞丐给拦住了道路。这个乞丐给武定国送来了一封信,武定国打开一看,正是这个白莲教头目唐琦所写的。里面文字不多,基本上就表达了一个意思,他唐琦想要投降,但是又害怕官军秋后算账,所以,想从武定国这里探探口风。

其实,刚看完这封信的时候,武定国就想当场撕了。呵呵,开什么玩笑,我老丈人就是死在白莲教手里的,我若是接手了白莲教投降,回去了言月不得和我离婚啊!再说了,如今河池地区我有三万大军,你这唐琦能有多少本事?迟早是个死罢了,早不见你投降,这个


状态提示:第两百七十三章 白莲教不全是坏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