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夏风产生了不小的争议,不过在何嘉明的那篇长文出来之后,争议就小了很多,他有点像个摆事大哥,同时也是一个对新人照顾的前辈。
李哲跟何嘉明的关系一直不错,认识也有小半年的时间了,期间也见过不少次面,而两人见面也不聊其它的,就只聊音乐,这也算是以歌会友了吧。
李哲是在何嘉明长文发表出来之后,他的粉丝转发了还@了他之后才看见的,他把整篇长文读了一遍,心中微微有些感动,长文中何嘉明态度明确,就是力挺李哲。
李哲看完之后直接给何嘉明打了个电话,亲自感谢了对方,两人在电话里没有多聊什么,更多的事情还是等见面的时候聊吧。
其实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平时或许没什么话题,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绝对会出来力挺的。
五月五号凌晨,李哲的新专辑开放了购买渠道,排名前三的音乐平台均可以购买,定价是十元,折合下来,一首歌的价格是二点五元,比他平时发表的一元一首的单曲要贵上不少。
同时实体专辑也可以在线上购买,定价是一百元,只有一万张,内带写真和歌词本,有些是会签名的,李哲签了五百张的签名,买不买得到就看运气了,概率还挺大的。
实体专辑能不能卖完是个问题,李哲也没做过那么大的买卖呀。
实体专辑其实就是粉丝买回去当个纪念,一般都不会拆的,拿回家收藏。
因为要发数字专辑,李哲专门去了解关于数字专辑和实体专辑的区别。
在华夏,数字专辑都有保质期,食品过了保质期就不能再食用,数字专辑过了“保质期”也就不再拥有购买时的价值。
这里的保质,保的更多是数字专辑的服务价值,专辑全面开放即表示放弃了购买时的增值服务价值,只留下音乐本身与相应的传播空间。
在保质期内,不购买的人是不能听到专辑里的歌曲,而李哲的数字专辑的保质期是三个月,只有在三个月之后,路人可以免费试听,然后收费下载。
数字专辑是数字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体专辑已经走向了末路,跟曾经的黑胶唱片差不多,粉丝买来收藏的人更多一些。
数字专辑是一种粉丝经济的模式,跟视频网站的‘会员提前看一天’好像是差不多的意思。
实体专辑和数字专辑区别很大,从一般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付了费,就会想要相应的回报,买家对于商品是有一定期待值的。以前购买实体专辑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因为歌手名气、风格、包装等因素购买,除了收听,还可以收藏,或者当礼物送给他人。专辑能够握在手中,有一定的分量,也是实体价值的一部分。可是现在到了数字专辑,好像除了听,什么也做不了了。一旦听到自己不喜欢的音乐,觉得没有达到期待的价值,想要退货退款,或者转送给被人,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数字专辑的销量一般不会太高,例如江缘的《魔鬼中的天使》到目前的销量达到了一百万,或者也差不多是她本身专辑的销量极限了,一些比她名气大,粉丝群体比她高的明星会更多一些,大概也在两百万左右,那也已经是天王天后级别的了。
数字专辑当然也会有粉丝重复购买的情况,音乐平台也是允许这种情况,毕竟音乐平台要赚钱,而粉丝想要帮自己的偶像刷数据。
而除了粉丝之外,大多数的普通用户并不会重复购买某张专辑,他们的需求是音乐本身,听到了作品,主要目标就达到了。相比于实体唱片几十到几百元的价格,数字音乐专辑销售2元到20元还是比较亲民的。
粉丝也不都是脑残,这种重复购买数字专辑纯砸钱的行为怕只有真的把钱不当钱的人才干的出来,而需要自己的粉丝以购买的数字专辑的数量来判断粉丝忠诚度的艺人,大多也就那样了。
有些流量艺人真就会这样做,例如发放有自家偶像参加的某个活动的门票给粉丝,条件还非常的多,有什么粉丝排名、唯粉、还有什么数字专辑购买一百张以上的证明。前两个都挺正常的,可这购买一百张以上的数字专辑就有些搞笑了,毕竟购买了没什么用呀,还会过保质期,这是赤果果的圈钱行为啊。
例如黄子凡,他家就是这样做的。
李哲对于自己的粉丝,并不要求粉丝为自己做什么事情,例如某些刘亮明星会在微博或者各大视频网站刷数据什么的,他不需要,他认为这些都没有意思,以前没有这些数据,没有流量的时候,该火的人照样能火起来,只要有作品。
这些他也都跟‘为哲而生’这个粉丝团的团长讨论过,对方也表示认同。
其实李哲不需要粉丝为他花太多的时间,平时转发转发微博啊,吹吹彩虹屁什么的,多关注关注他的作品,然后就可以了,只要关注他的作品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而‘为哲而生’这个粉丝团的团长也做的非常好,毕竟李哲的作品出的挺勤快,粉丝关注作品都需要不少时间呢。
五月五号凌晨,李哲工作室。
李哲本人也在,正在一起看着购买页面的销量,三个音乐平台的数据页面一起看,数据一直在变化。
专辑销售渠道开放十分钟。
“破万了~!”有人喊了一声。
十分钟破万,这对于一些顶级流量明星来说并不算什么,人家可能一分钟就能破万了,可是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