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此时王尧臣不在场,罗凯已经很婉转的告诉了皇上,王尧臣有栽赃的嫌疑。仁宗说到:“罗凯,如果此时剑在你手,你可能认得出剑是否是昨天那松文剑。”

一直冷眼看着的赵宗实起身说到:“父皇,万万不可。”

仁宗看了他一眼:“有何不可。”

赵宗实说到:“刀剑无眼,怕罗凯年纪小不知轻重。”

仁宗看看罗凯,他真不认为眼前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能刺王杀驾。他朝赵宗实摆摆手,示意他不用再说。

不多时,侍卫亲兵手中提着剑与王尧臣一同回到大殿。仁宗命罗凯去认剑,罗凯接过剑,亲兵已经站在罗凯与仁宗之间的大殿中,手握刀柄。眼下这阵势,罗凯菊花宴上献才艺的时候已经见过一次,自然见怪不怪。

他拿过剑看了看,左手按住剑鞘,右手缓缓的拔出宝剑。剑光一闪,罗凯盯着剑看了半天。说到:“皇上,昨天天黑,臣并未太看清楚此剑,他倒是像昨天王大人在狄大人府上搜到的剑。王大人,这可是您昨天入府搜到的宝剑?”

王尧臣见罗凯承认这是昨天看到的,胸脯一挺说到:“正是”

赵宗实忙说到:“父皇,证据确凿,您可不要留下后患。”

仁宗轻轻叹了口气,刚要说话,罗凯说到:“慢着,我还有没说完的,既然王大人承认了是这把,那么就好办了,是王大人栽赃陷害。”

“你你你,你说什么?”王尧臣点指着罗凯,气的说不上话

罗凯并不理他,接着说到:“这把剑根本不是松文剑。”

仁宗稍稍松了一口气,王尧臣恼火透了,这个小小毛孩处处和自己做对,他问道:“罗凯,不可在圣上面前胡说,你可有证据。”

罗凯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从昨天晚上与狄青回到开封府,罗凯就沉默了。他想了很多:自己是被穿越,或者不能功成名就,至少也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他要救狄青,也许历史不需要罗凯,但是历史需要狄青。出来混的,无论什么在时间都需要义气,勇气。

罗凯认识狄青只有一个月吗?不,在他还没变成现在的罗凯,而是那个出版社的一名普通业务员的时候,他就从电视中,从书中就已经知道了狄青。那个征战沙场的英雄;那个和关羽一样熟读《左氏春秋》的大将;那个脸上被刺了字,但是凭借累累战功成名的将军。

整整一晚,黑色水晶石都在胸前发热,冥冥之中他觉得,这只是开始,一定还会发生些什么事。他想起了月下,狄青还没见到月下,他们父女相见是罗凯多么希望的事,那个被他看的脸红的女扮男装的女子,那个繁塔之上诉说身世,能够看透别人心思的人,这会儿又在哪呢?

还有,那把松文剑,为什么狄青和罗凯回到开封府后,为什么王尧臣要从狄青府搜出一把剑?狄青看到盗贼供认赃物的中有松文剑会大惊失色?为什么包大人对此剑从来没提过。他仔细想着那天酒楼之上梁乙持剑要伤梁月下,梁乙手中的那把剑。

他闭上眼睛,专注的去想那剑,那边剑越来越清晰,罗凯看到那是把短剑,隐约之中剑在手,剑光凛凛,剑身有若隐若现的松纹。罗凯一抖手腕剑笔直刺出,正中他面对的一人的心脏。罗凯猛的拯正在踱步,狄青坐在那里呆呆注视着手中的白玉。

他走到包拯面前问道:“义父,这松文剑可有什么典故”

包拯叹口气想说什么,但是摇摇头。狄青看着白玉,听着罗凯的问话,他说到:“松文剑又称鱼肠剑,传说执有此剑的,不是臣子弑害君王,就是儿子谋杀父亲。”

罗凯明白了,王尧臣从狄青府搜出松文剑,是为了证明狄青的谋反之心。

他转身就要向外走,包大人问到:“罗凯要去哪里?”

罗凯说到:“我去偷回来。”

包拯说到:“站住,枢密院亲兵把守,怎么能容你去偷。”

罗凯停住脚步,是啊,他即使是九百多年后的人穿越回来,但依然是个凡人,翻墙走壁他根本不在行,况且自己又没有绝世武功。他急的握住拳头说到:“义父,那王尧臣分明是在陷害狄拯摇摇头:“王尧臣只是马前卒,况且他搜走的也未必是真的鱼肠剑。”包拯的嘴边露出一丝诡异。罗凯却听的清清楚楚,此刻这句话正在提醒着罗凯,仔细看好这把剑。

他一边斟酌着的回答着仁宗的提问,一边观察着大殿上的每一个人,剑在手中,罗凯耳边想着这句话,到底是谁在陷害狄青,这些大臣包括王尧臣在内,虽然都在弹劾狄青,但是似乎都没有和狄青有深仇大恨。

能够乖乖让王尧臣听命的人并不多,几位就是平时说话不多,职位更在王尧臣之下的大臣,应是绝无可能;排除包拯和王安石;欧阳修和司马光:这两人都是宋史上的名人,君子著称。欧阳修现在只是个翰林学士,参政知事;司马光此时也只是个任天章阁待制为皇帝修注起居,说白了是帮皇帝写日记的活(他的前任就是给皇上进贡建茶的那个蔡襄)。这两个人此时事不关己,虽然也是满腹狐疑,表情只有疑惑没有紧张。

剩下的人中一个枢密使韩琦:这个人可疑最大,他一向看不起狄青,认为狄青没出身,但韩琦也算半个武将,久经沙场是个直性子,他可以当面骂狄青,但多数不会背后陷害。他的表情中一副旁观看热闹的心态。

最后还有一个人,皇上的养子,右卫大


状态提示:13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