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章一直在继续,而赵曦置若罔闻,根本不搭理。
这样做的结果是,那些靠嘴吃饭的臣工,越发斗志昂扬了,但政事堂诸公始终保持着静默,就跟没这事一样。
再一次集议时,赵曦带着相公们转道到了原来公廨房的那一片工地,看过这一片已经在收尾工程,就更不会再多嘴了。
谁也是从低阶官慢慢爬到高位的,都也理解朝臣们的做法,也就不能阻拦人家出人头地的步伐。
可居然没人想过,所有关于官家的弹章,最后都是啪啪打脸的结果。
就说近前的勤政殿,那原本就是先帝修院子的旧址,加上逢灾年兴土木已经是常规。
由于黄河堤坝和城墙因为水泥的出现,已经修缮过了,官家才修的勤政殿。即便这样,还是有人递弹章,直到勤政殿投入使用后,那阵风才停下来。
这次又来了!你们好歹搞明白官家除了修内苑的院子还干了些什么!
“官家,泰山石一事…~”
富弼在这片工地并没有看到泰山石,内苑好像也没看到。泰山石这样至阳之物也不适合置于后宫……
“哪有什么泰山石,我遣人将衍圣公请来了。这毕竟是文坛盛事,有衍圣公在场才能名正言顺。算算日程,衍圣公应该在明日未时抵达汴梁。”
“衍圣公恐怕要斋戒几日,方会出席仪式。至于该有怎样的流程,这还需要礼部筹划。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新创举……”
大概过了三五七日吧,衍圣公挺当回事,很庄重,不仅斋戒,还沐浴焚香,玩他家里那一套特繁琐的程序。
同样,这几天内阁议事厅也没有闲过,吏部、国子监陪着政事堂的相公们一直在订正完善一套礼仪,还时不时的征询衍圣公和官家的意见。
说来也怪,在整套礼仪将要完成的前一天,衍圣公同时结束了他复杂繁琐的流程……这根本就是看着礼仪在做的。
既然是把人家请来了,自然就不能埋怨人家摆谱。
在这一天,整个朝堂放衙了,所有文臣,包括当世大儒、国子监、皇家宗学等等,所有与文相关的人,统一着青衫在一尊盖着红绸布的雕像下驻足……
这是属于士林的盛世,跟武将无关。
因为,今天是夫子雕像揭幕暨贡院开院的日子!
这就是赵曦之所以不搭理朝臣们弹劾的底气,他借夫子的手,在今天啪啪的向那些弹劾自己奢华无度的人开打,用夫子的手打文臣的脸,再没有比这更爽快的事了。
在勤政殿建造之初,赵曦就对原来朝堂公廨的这片地方有了安排。
如今的科考,还没有固定场所,更别说用于开科取士的专门建筑了。
就赵曦知道的,一共开科十七届(有时候老爹不痛快了,或者是战败了,那一年就不会开科。)。而这十七开科取士,有八次在国子监的院子里,四次在大庆殿前,甚至还有在礼部衙门院子里过。
所以,赵曦很早就想着踅摸一处地方建贡院。
但汴梁不仅仅是寸土寸金,更是不可以随便占百姓祖业。
营造贡院又不是一两户三五户就够用的。
在搞掉汝南王时,赵曦曾想过把汝南王府改造成贡院。并且还让李诫详细测量过……
汝南王府造价太高了,仅仅拆除汝南王府的损耗,比营造贡院的耗费还要大。
赵曦不得不把计划搁置了。
经过这几年,他不停的回忆他曾经参观过的贡院格局,又跟韩缜、吕公弼、苏颂、李诫等人多次反复的研讨。
在河北道大旱时,赵曦终于开始了自己一步又一步的计划。
整个过程中,赵曦每一步都把朝臣的弹劾考虑到了,每一步都挖好了坑,每一步都埋人。
而且,所有的应对,都为后面的监察制度提供了素材。
直到今日,孔圣人雕像揭幕和贡院开院剪彩,赵曦的计划才算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借用整个计划中各种佐证材料的过程了。
所以,赵曦今天也很兴奋,完成了这最后一环,想必朝臣们对自己不敢再有一丝轻视,应该改为敬畏了,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老爹执政时的那种君臣关系。
说真的,自己即位六年,主政近九年,朝廷的股肱之臣,仍然还是老爹执政时的人……这帮人也确实有能力。
同样,这帮人都钻在老爹执政的那种朝堂氛围里,已经习惯了那种朝政的环境。
赵曦没想过把自己的皇位玩成炮仗,这就是他这几年不停谋划的原因。
只有一次次的打臣工的脸,才能加深他们敬畏之心。
只有一次次出人意料的结果,才能让朝臣不敢肆意开口弹劾。
只有一次次实现自己的想法,无论有怎样的曲折,最终还是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才能令朝臣真正的谨遵旨!
赵曦与衍圣公并列主位,两侧分别有周敦颐、张载、程灏、程颐、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
在揭幕人选的问题上,是政事堂一致通过的。就连富弼、韩琦、文彦博也无话可说。
赵曦着冕服,衍圣公着汉服,其他人一律的文士青衫……这一刻,他们分别代表着各自的学派,而不是朝廷的官员。
而观礼的士子文臣,自大中祥符五年尚存的遗老遗少开始,天禧、乾兴、天圣、明道、景佑、庆历、皇佑、至和、嘉佑,一直到赵曦执政的政和,除宝元和康定年没有开科取士外,每一年都有及第进士的代表,并依年限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