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成了仁宗之子>第五八一章

赵曦对于现在的政事堂组合还是相对满意的。

富弼有大局观,也懂得变通,并且具备相当的政事智慧,把握大势的能力突出,朝臣基础扎实,协调能力无人可比。

韩琦和文彦博,虽然在私德上有些瑕疵,执着于文武之别,重私利,甚至有时候会出昏招。但基本上还在可容忍范围,没有太过分的行为。

鉴于他俩的办事能力,赵曦也不去求全责备了。毕竟当下的朝臣多是这样。

赵曦也没指望满朝文武都有为大宋江山奉献终身的理想信念。能在特定限制内不越轨,并且一定程度上做好份内事,赵曦就满意。

看看满朝堂多数臣工耽于嘻乐,疏于理政,重言辞而轻实干的实际情况,韩琦和文彦博的瑕疵在可控范围,赵曦不去介意。

而韩绛和吕公弼,或许是因为跟自己的关联太深,反倒是看不到他俩在政事上鲜明的立场了。

但是,从政务处理来看,吕公弼保守且棱角分明,而韩绛相对要圆润。

至于王安石……唉,怎么说呢。这应该是个有家国情怀的重臣,也是个有执政才能的臣工。

相对于韩琦和文彦博,他王安石品性上更胜一筹,相比司马光和欧阳修,王安石又在理政上强出几分。

唯一让赵曦担心的是,因为前几项变革,自己借了王安石的名,让王安石担了风险,做了枪头,从而冷了他王安石的心。

从这些日子来看,王安石也确实有些消极了,不再出头,只是用心做好份内事……这让赵曦很无奈。

“王介甫家里出什么事了?”

赵曦手里拿着王安石的请假条,算是请假条吧。

“回官家,王相儿子在王相随官家北上塞外期间发病了。听说这一次发病很凶险,几乎没了性命。”

“发病?”

“是的。王相公的长子王,听说是痨病……”

王中正回话时很平淡,可好像有点幸灾乐祸的情绪在里面。

怨不得王中正这样。别说是王安石,就是王也从来没给过他王中正好脸色,很看不上他们这些阉人。

怎么说他王中正也是官家的亲近人,王大参给脸色还说的过去,你王一个舍人,有什么资格甩脸子?

王那人……唉!好像天下人就他和他爹算个人物。

赵曦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反正据皇城司探知奏报,这王私下曾直呼他赵曦的名讳。

赵曦倒不会计较这些,只是觉得这孩子有点太轻狂了……想想他爹,也能理解。

“遣御医去看看吧!顺便让内苑备一些滋养的物品,一并送过去。”

赵曦虽然不懂医,也对痨病有些了解。知道这是结核,就是后世也是可以要命的病。

王算个有才的,不过因为他的性子,赵曦并不看好。相比章、苏辙之流,他王还差点,有点偏执。

还不够让赵曦亲自去看望的资格,表示一下,也是因为王安石的缘故。

sān_jí决策制的框架在朝臣中已经开始初步探讨了。也开始了接近于刺刀见红的纷争。

赵曦只是抛出去个框架,比如说,他拟定朝会实行每年一次,而参加朝会的臣工,将不再全部是京官或者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也不单纯论品级,而是根据品级、职衔、职能、行业等等,来确定参加参加朝会的臣工。

也就是说,很可能你只是个六品,还是地方官,也有可能参加一年一度的朝会。还有可能,你三品大员,由于职能的原因,你将失去参加朝会的机会。

再说议政一级,赵曦初步拟定不超过五十人的议政阶层。这将是整个大宋朝堂真正的权利阶层,同样不论是不是京官,不论品级高低。

之所以拟定不超过五十人,是因为考虑到国朝的现状。一个是行政区划的划分,一个是管理体制是不条例,还有就是国朝如今叠床架屋的官制,最为关键的是,国朝有太多资历老,能力强,却因各种原因不在重要岗位的官员。

这将是真正有议政权利的一级,可以说是有权利决定大宋政策走向的一级。

最后才是内阁一级,这一点跟政事堂倒是有些类似,是整个国朝的决策层。

赵曦的考虑,内阁实行分工制,借鉴后世,以及大明的内阁制,实行首相和相公分工制。

总体的框架,赵曦算是照搬了后世的整个体制,甚至这sān_jí决策制中的官员确定,赵曦也是照搬了,在特定范围内推举。

赵曦还不至于真的让从下而上,逐步推举。基本上还是由他跟政事堂圈定范围,然后从中遴选。

这个sān_jí决策制,最终的归拢点,还是集中在他赵曦这,也就是君王,是最终的裁决者。

一旦sān_jí决策制成行,朝会一级是参政,议政一级是论政,内阁一级是决策,君王裁定。

而不在整个sān_jí决策制中的官员,只负责执行。

朝廷将规定各种奏请的方式和途径,不会像现在的朝会那样,一遇事就争吵个没完。

其实真正伤筋动骨的是,一旦sān_jí决策制完成,朝廷将重新厘定官制。

朝会一级、议政一级,包括内阁,将实现贴职的待遇统一,将清理各项补贴,只保留职级和贴职两项。

赵曦在框架中同时提出了文武同等待遇的想法,提出了文武转任和职衔变更的设想,提出了地方州府多部门相互制衡的架构,着重了权利收归朝廷的体制建设。

这些都还无所谓,毕竟属于文臣


状态提示:第五八一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