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宋第一状元郎>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路之难

幽燕大地上,百姓们陆续从蓟州、燕州一带,往北迁徙。

燕州府设为陪都,首先扩建是肯定的,然后就是各个衙门搬入城中。

如此一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刚从难民营出来的幽燕百姓,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他们可以选择留在燕州府,官府开放八个堂口,办理入籍燕州府。

不过毕竟是故土难离,很多人还是选择回到故乡,檀州城内逐渐热闹起来。

朝廷在元旦大捷的邸报中,信誓旦旦承诺百姓,幽燕将不复成为战场。

宋军将士会把战线往北推移,一直到完全击溃北虏,这要是以前肯定没有人相信,但是如今的朝廷公信力实在太强了。

杨霖几次紧要关头,朝廷缺钱的时候,宁愿发行国债,都没有加征苛捐杂税,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新政,朝廷说出的诏令,连续几次被严格执行,让百姓们渐渐选择相信这个朝廷。

北境这几年发生的转变,让人瞠目结舌,几年之前河北是边陲之地,时常被异族袭扰打草谷。

第一次幽燕大战之后,河北成了内地,幽燕顶上去成了边陲之地。

朝廷为了防止女真鞑子掠夺生口,坚壁清野,将大量百姓迁徙到蓟州一带,将檀州和景州打造成为军镇。

如今边境北移了几百里,幽燕都有了一道厚厚的屏藩,北地和中原的关系也原来越紧密了。

至于北地汉儿,之所以和中原王朝离心离德,是因为分离太久了,大家本来就是同宗同族,挽回北地汉儿的忠心,其实不算难。

汴梁城中,许多人都在酒肆中聚饮庆祝,大宋这些年来打的胜仗,比以往加起来都多。

就算是开国时候,连灭江南几个割据国家,也没有如今这般风光。

汴梁城郊,一伙人正准备离开,他们便是契丹使团。

因为耶律大石在西边保住了大辽国祚,今年和往常一样,派遣了使团前来汴梁贺岁。

不过大宋只是由西域都护府,派遣人去复辽城走了个形势,并没有从汴梁派人出使。道路实在太远了,等到了复辽城,估计都得半年之后了。

高柄站在城郊,笑着摆手,也几个结义兄弟挥手告别。

看得出他的眼角有一丝的难过,高柄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朋友。

不管是以前的禁军,还是出使契丹,亦或是后来执掌京营新军,都有许多人和他相交莫逆。

这其中有秦桧、白时中这样的文臣;还有耶律木洵、虞世南这样的契丹少壮贵族;也不乏宋江、花荣这样的遮奢汉子...

别的不说,至少交友公关能力,高衙内是点满了的。

契丹人捧着几十份“元旦大捷”的邸报,踏上了回程的道路,这次大宋竟然真的把女真人赶出了长城以外两百里,让辽人刮目相看。

虞世卿已经打定主意,回去之后,就把弟弟关起来,千万不能让他成功撺弄陛下东进。

契丹儿郎远避西方,就是为了躲开灭族的危险,为契丹保留血脉。

若是放着如今的大好局面不要,强行东进,简直是对不起祖宗。

虞世卿转头一看,三弟面色难看,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三郎,我们即将回到大辽,你却愁眉不展,所为何事?”

虞世南叹了口气,一脸的落寞,心灰意冷地说道:“不管是幽燕还是阿骨打退回的黄龙府,这都是咱们大辽的土地,曾经属于强盛的辽帝国。”

“现在却成为了宋金角逐的战场,怎地不叫人心碎。”

此言一出,他身边几个义兄义弟感同身受,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这份爱国情怀,本来是十分感人的,但是契丹使团中的其他人,却都有一种将他们赶走,让他们自生自明的冲动。

这七个祸害,要是到了复辽城,指不定惹出什么风浪来。

汴梁城下,一直到契丹使团卷起的烟尘不见了,高柄才转身往城中去。

刚到门口,就见一群人呜呜泱泱向城门涌来,仔细一看还有万岁营的亲兵。

万岁营亲兵既然带甲出现,肯定是少宰亲至,高柄仔细一看,果然人群中就有和少宰形影不离的陆谦吕望哥俩。

他带着人迎了上去,陆谦见到他,笑道:“衙内,好巧!”

高柄懒得纠正他的叫法了,反正自己也认命了,问道:“少宰可在?”

“就在车中。”陆谦笑道:“少宰自己的几十个徒孙,前去汴梁城郊看一看传说中的轨道马车。”

高柄眼珠一转,说道:“左右我也没事,就跟少宰一起去好了。”

这时候车帘掀开,杨霖的大弟子,吏部的吴敏露头道:“殿帅,恩师请您上来同行。”

高柄马上弃了自己的马,上了杨霖的马车,里面都是些熟人。

马扩和高柄的关系很是亲近,拍了拍自己身边的蒲团,道:“三哥,来这边。”

杨霖的跟前,是轨道马车的图纸,由设计此法的广州校舍提供。

这件事的提出,本来是为了解决地震的赈灾问题,虽然没有派上任何用场,但是杨霖却十分重视。

幅员辽阔的帝国,交通若是一直这么不便利,管理起来千难万难。

出了京畿省,就算得上山高皇帝远了,因为等闲进京就要按月为单位。

而且道路颠簸,这一点杨霖深有体会,每一次出巡都要他半条小命,浑身骨头散一次架。

难怪古人说行路难,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和道路,出一


状态提示: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路之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