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兴汉使命>第215章 夺青釭剑
动手呢?”

两人不约而同的说:“沛县城中,县衙!”

刘正点了点头,也觉得只有将兵分离,曹操军才会有可能算计兴汉军主将。

赵云问:“侯爷,既然徐州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咱们又何必节外生枝呢?”

郭嘉说:“子龙,兴汉军夺了东海郡,在道义上有些占不住脚的。”

要是陶谦坑害兴汉侯刘正的消息传遍天下,以后咱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攻略徐州了。

这次的冒险很有必要,大家不要相信什么盟友和友军。

在霸业面前,所谓的情谊都是不堪一击的。

侯爷进城之后,兴汉军就会群龙无首。

几位将军的责任就特别的重大了。

必须要好好的合计一番,分头行事。

刘正命令:

廖化和龚都,带领着特战营想方设法潜入沛县城中。

特别是要将红龙马和梨花枪秘密的运进沛县城中,安置在县衙附近,以备不时之需。

立即启动徐州情报站,配合特战营。

同时传令兖州情报站,激活暗棋,时刻掌握曹操军的动向。

赵云负责接应,马超负责断后。

郭嘉和陈到,负责中军大帐和随军参谋部的转移工作。

这是在刀尖上跳舞,一定要万分小心。

本次深入虎穴的任务,就由我和庞统执行。

毕竟临敌应变,需要借助他的智谋。

马超问:“侯爷,陶州牧真的会恩将仇报吗?”

那他为什么要派陶商到定陶城呢?

郭嘉回答说:“孟起,陶州牧一直为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

这才一直不肯把家业传给陶商,更不许陶商出仕。

陶州牧不喜欢陶商,对于儿媳妇吕荣,那份情感也特别的复杂。

陶州牧是君子,可是纯粹的君子,能在徐州这样的四战之地,站稳脚跟吗?

要是陶商横死,陶州牧照顾儿媳妇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别人都是望子成龙,如今到了徐州陶家,就成了望子去死了。

难道是陶州牧可以看穿一切吗?

再说后代没有功业傍身,又有一个名震天下的爹。

这怀璧其罪的道理,陶州牧真的会不懂吗?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陶州牧可以官至徐州牧,他的儿子就算再差劲,在耳濡目染之下,做一郡的太守也是绰绰有余的吧?

唯一的解释是陶州牧痛恨陶商,不许儿子步入仕途。

为了掩盖真实的意图,索性连小儿子一起雪藏了。

陶商大家见过了,虽然书生意气,但是他孤身请援。

这份能力和果决,就应该明白陶谦压制儿子的决心了吧?

马超终于明白了,一个人能否出人头地,自身的聪明才智很重要,拥有一个好父亲,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陶商有才,却被亲爹给压制成了废物点心,真叫人不胜吁嘘呀。

刘正见马超想通了,于是就取出青釭剑。

刘正说:“子龙,你的责任重大。”

战端一旦开启,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为了以防万一,这青釭剑就由你随身佩戴,助你成功。

赵云说:“侯爷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对于赵云,刘正当然放心。

……

沛县城中,县衙。

陈登问:“主公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吗?”

陶谦说:“七郎为救我而来,我却算计于他。”

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我与七郎十余年的交情,就化为乌有了。

再说陶商去了青州大学,我要是失了道义,他又该如何自处呢?

陈登说:“主公,避开天下霸业不谈。”

只说东海郡和琅邪郡两郡之地,就值得主公抛弃一切顾虑。

再说咱们只是大开方便之门,具体的战斗,那是曹操军的事情。

曹豹说:“主公,魏武侯人少,夺了徐州也守不住。”

兴汉军就不一样了,南线的十几万大军,夺下一郡就可消化一郡。

徐州之地是徐州牧的。

兴汉军巧取豪夺,本来就失了道义。

咱们只是被动的反击而已。

虽然这个反击的时间有点儿令人难以启齿,但是为了徐州的完整,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徐州是徐州人的徐州,兴汉军想断咱们的根,咱们就和他们拼到底。

曹豹的话代表着徐州豪强的心声。

兴汉军的土地政策——士不据地。

这让徐州豪强深恶痛绝,特别是耕读传家变成了书香门第,更是让徐州的豪强们讨厌至极。

以前的读书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那是因为家有良田,衣食无忧,所以才底气十足。

现在的读书人,在“士不据地”的政策之下,没有了衣食无忧的来源。

就只能拿知识换财富,一身的铜臭味儿。

读书人的架子,都被抛弃得一干二净了。

读书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曲星,而是变成了三教九流中的一员。

读书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做人上之人,而是一种正常的谋生手段而已。

这样的转变,徐州豪强可受不了。

徐州自古以来就和荆州以及青州一样,是人文盛地。

如今的兴汉侯刘正,居然在拆除徐州豪强耕读传家的根基。

徐州豪强能答应吗?

答案是否定的。

陶谦作为名正言顺的徐州牧,面对豪强的共同选择,也不敢逆了大势。

陶谦终于想明白了——谋算兴汉军


状态提示:第215章 夺青釭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